《施政報告》提出考慮修訂《新界條例》,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在一年內完成檢討並制訂具體修訂建議。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表示歡迎,稱土地沒有規定屬哪個姓氏,「鵲巢冇話規定邊個嘅」,不擔心發展商趁機囤地,誰出得起錢就可以買,「我鍾意你副眼鏡,我買埋佢都得㗎。咁咪睇唔到嘢?睇唔到嘢唔緊要,你畀得起錢,我最多矇住眼,搵人拖出門口。」

現時新界宗族要出售祖堂地,要經 100% 業權持有人同意,即宗族子子孫孫同意方可出售。《施政報告》提出考慮放寬轉售門檻,但未提出具體修訂方案。侯志強認為這是德政,很多新界人散落全球,如果要所有人簽名同意則很困難,建議登一個月告示,通知子孫開會,八成至七成與會者同意,即可出售土地。

他不擔心宗族土地遭外姓人鵲巢鳩佔,「土地冇話規定邊個姓氏,鵲巢冇話規定邊個嘅,從古以來我哋中國人嘅文化,都係有就置,冇就棄。」他指新界人持開放態度,非專橫專制,最重要是釋放土地對社會有利,「(新界人)作出多少犧牲,我哋都無奈亦在所難免。」

「可另覓地方建更輝煌祠堂」

侯志強曾揚言只要有足夠賠償,祠堂也可以拆,他今日 (6 日)受訪時重申:「祠堂可以拆,新界人唔只姓侯,好多都係捐咗畀政府,唔係講錢。」他解釋,錢當然重要,但他們也捐過祠堂給政府作為文物,供香港人參觀,而他們可另覓地方,建造更輝煌的祠堂。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放寬祖堂地出售門檻,或造就機會給私人發展商囤地。侯志強就認為,地產商介入在所難免,囤地與否視乎他們的計劃,「地產商買地發展都係供應房屋,房屋都係畀返香港市民購買。」

侯志強表示,無論是政府或地產商都可以買地,誰人出到錢就可以買,「我鍾意你副眼鏡,我買埋佢都得㗎。咁咪睇唔到嘢?睇唔到嘢唔緊要,你畀得起錢,我最多矇住眼,搵人拖出門口,啱唔啱?唔好跌親咪得,我出去買副更加靚。」

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對《施政報告》公佈檢討祖堂地出售限制法例表示歡迎。

「個個話冇屋住 新界人咪作出犧牲」

本身在河上鄉和古洞持有私人土地和「阿公地」業權的侯志強說,自己想將土地留作傳宗接代,但如果大部份人想賣,他也會接受。 「我哋唔係好想政府買,亦都唔係好想發展商買,基於香港市民個個都話要起樓,個個都話冇屋住話住劏房,新界人咪作出適當犧牲,無奈但要接受。唔賣咪留返畀啲子孫,冇問題,一樣咁開心,賣咗佢戶口多個 number,新界人生活冇變。」

有租用祖堂地耕種的農民擔心,政策會令地產商介入收地,逼使他們棄耕。侯志強就指,有關農民可以自行與新業主洽談,「如果賣咗畀發展商逼得你走,我都逼得你走㗎,塊地我㗎嘛,有咩問題,冇唔公平,冇分別。」

至於政府推出構建面積達 300 平方公里、涵蓋元朗和北區的「北部都會區」,侯志強認為能提供住房是德政,而北區人口將大增。但他指出,北區現時人口有 30 多萬,打造都會區後料增 20、30 萬人,加起來大概 60 至 70 萬人,因此交通醫療等配套都要做好。

祖堂地面積逾二千公頃

祖堂地是祖地和堂地的統稱,元朗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前主席梁福元稱,估計現時祖堂地總數為 2,400 公頃,相當於 8 個長洲。這些祖堂地現時以不同形式存在,可以是祠堂、可以是村公所,也可以是農地、棕地。梁福元稱,部分祖堂地已捐給政府,發展成康樂或休憩用地。

根據關注鄉郊發展組織「土地正義聯盟」資料,現時新界約有 4,000 個祖、2,000 個堂。祖地一般以先人或一族的開基者創立,由創立人的男性嫡孫子孫相傳;堂地則通常是指一位或以上「祖」賜予、供給的土地,作為集體產業,理論上不可以變賣或轉讓,也不得分割,只能以父系親屬承繼。

根據《新界條例》,每一個祖堂都由司理管理,人數不限,可以有多達 300 個,他們要向民政事務處註冊,並得到特設祖堂事務處的批准。祖堂地買賣必須取得所有司理同意才能進行交易,不少原居民家族龐大,部分司理可能已身處海外。因此,不少宗室都會將祖堂地出租,再分配租金收入。新界的棕地,往往就是祖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