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邨 料可供 5000 單位 林鄭第三度提大坑西邨重建
香港長年面對土地和房屋問題,近期更引起中央政府關注。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兩個約 60 年樓齡的舊屋邨,包括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多興建公營房屋單位。另外,林鄭任內第三度《施政報告》重提大坑西邨重建計劃,指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但重申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深水埗大坑西前區議員譚國僑向《立場》表示,林鄭提及的重建先決條件「正正是(平民公司)解決唔到的問題」,認為房委會有責任擔任計劃的協調角色,明言假如林鄭任內無法落實重建計劃,「係現屆政府嘅問題,亦都係林鄭嘅問題」。
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 林鄭指有利增公屋供應
林鄭表示,基於公屋資源須公平分配的考慮,當局不能輕言重推「租者置其屋」,把住戶租用的單位變為可承繼或出售的資產,也難以大量重建舊屋邨,把可供分配給輪候冊的單位撥作重置現有租戶。
另一邊廂,她稱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多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翻查資料,西環邨是房委會唯一位於中西區的公屋,有 63 年樓齡,佔地逾 2.45 公頃;而馬頭圍邨則位於近月多個重建項目上馬的土瓜灣,有 59 年樓齡,佔地逾 2.9 公頃。
政府消息人士指,重建西環邨後,會由原本的 600 伙 增至 1100 伙,原有居民會安置到加恵民道新建房屋,首批居民遷出日期為 2029年。至於馬頭圍邨,重建後單位會由 2000 個大幅增加兩倍至 4000 個,由於無法安置所有現有居民,重建會分期進行,預計首批居民會在 2027 至 2028 年遷出,原有居民會搬至土瓜灣樂善堂一幅現時用作過渡性房屋項目的用地。
九龍城馬頭圍前區議員曾健超接受《立場》訪問時質疑,林鄭突然在任內最後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重建馬頭圍邨,「究竟係隨口 up 完,定係作為競選籌碼呢?」他強調,重建牽涉到居民安置的重要問題,亦代表居民未必可以遷回原址,因此他對今次報告提出的馬頭圍邨重建計劃未有寄予太大希望,保持着觀望態度,有待政府進一步落實詳情。
任內三份《施政報告》提重建大坑西邨
繼 2018 和 2020 年《施政報告》先後提到重建大坑西邨,林鄭在任內後一份施政報告中,第三度談起「討論多年」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她指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平民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但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按平民公司與市建局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 3,300 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當中包括 1,300 個供重置現有租戶的單位,以及 2000 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有別於香港一般公共屋邨,位於深水埗的大坑西邨屬廉租屋邨,由私人團體「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及營運,為低收入人士提供出租單位。大坑西邨重建一直擾攘多年,最初在 2014 年底計劃重建成青年住屋,售給在職及中低收入青年,惟遭居民反對;平民公司其後在 2016 年獲城規會批准,可重建提供 4,925 個單位,惟必須妥善安置所有居民;翌年,平民公司決定將第一期重建計劃新建的其中一幢樓宇,由原本出售轉為出租,以安置受影響居民,希望減低重建計劃阻力。
2018 年施政報告中,林鄭曾表示,平民公司正就遷置的安排諮詢受影響的住戶,指在平民公司就居民的安置作妥善安排的前提下,政府會大力支持盡快落實重建計劃,並提供所需協助。然而,至 2019 年重建計劃仍未有進展,居民批評公司一直未與他們商討重建及安置的安排,要求政府介入。
林鄭去年施政報告公布,經過政府協調推動,平民屋宇公司已與市建局達成合作推展大坑西邨重建計劃的意向。今年 3 月,市建局公布與平民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年中將與居民交代重建方案。
前大坑西區議員促林鄭盡快落實協調居民安置
深水埗大坑西前區議員譚國僑向《立場》表示,大坑西邨日久失修,主要為長者居住,但大廈沒有升降機,雖然林鄭今次在施政報告中再重提政府支持重建大坑西邨的立場,但僅重申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呢個正正是(平民公司)解決唔到的問題」。譚國僑擔心,重建會一拖再拖,認為不只是影響大坑西的居民,亦會浪費香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他稱,討論重建的過程歷時六至七年,形容林鄭任內三提大坑西重建「表現得好關心」,但政府絕對有空間可以做多一步,包括由房委會擔當計劃的協調角色,他舉例指可以將居民安置到同區附近的公屋,之後待平民公司重建大坑西邨後,再交換同等數量的單位讓其他市民居住。
譚國僑說,假如林鄭任內無法落實重建計劃,「係現屆政府嘅問題,亦都係林鄭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