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12次提《十四五規劃綱要》 北部都會區、港深科技園等政策全為配合「綱要」
中央早前派員到港「宣講」《十四五規劃綱要》,特首林鄭月娥隨即「交足功課」,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12 次提到該綱要,無論「北區都會區」大型發展計劃、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以至文化發展、《版權條例》修例、擴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等,全都可謂配合《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措施。
今日發表的施政報告, 12 次提及《十四五規劃綱要》,涉及經濟、創科、文化、人才引入等各方面。政府同日特意另出一套便覽,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定出「八個中心」,以及今年的施政報告如何配合綱要所述的定位。
倡建構「軌道上的大灣區」
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林鄭月娥明言,策略充分考慮了中央《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包括建造洪水橋至深圳前海鐵路、北環線延伸至深圳新皇崗口岸、尖鼻咀至白泥捷運系統等,現有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等等。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地圖顯示,備擬在深圳興建的「一地兩檢」口岸多達四個。林鄭形容,深港政府將共同領導「推深港跨境基礎建設專班」,建構「軌道上的大灣區」,便利人員往來。
施政報告亦提到要回應大灣區雙向人才流動及非中國籍港人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期盼,林鄭指已向中央提出具體建議。據了解,目前內地人來港要申請簽證,逗留時間亦有限制,外籍港人沒回鄉證,亦難北上,因此,港府正接觸「國家移民管理局」,研究改善往返兩地工作人士的安排,如符合條件者不需簽證等,中央整體態度歡迎,但細節未定。
回應「國家所需」 建港深創科園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林鄭形容要貢獻「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具體措施包括開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園內設「InnoLife Healthtech Hub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期望發展成新田科技城;原有科學園將「擴容」,在馬料水一帶填海及建設白石角鐵路站。
至於新界北,林鄭建議洪水橋╱厦村發展區升格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同時考慮將與深圳前海一灣之隔的流浮山建立規模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設施。(見另稿)
《十四五》倡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林鄭再推版權條例修訂
被形容為「網絡23條」的版權條例修訂,過去兩次在立法會闖關均觸焦,在今屆任期末段,林鄭月娥揚言目標在下屆立法會任期內提交修例草案。
政府消息人士形容, 2014 年的修例方案已獲社會「廣泛共識」,當時提出有關戲仿、二創、引用、評論等的豁免,將會保留,會以此作為基礎,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展開公眾諮詢。
施政報告指,《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版權條例修訂亦是其中一個措施配合。政府同時會研究發展「原授專利」制度,包括簡化程序,讓已在港取得「原授專利」的人士可方便在內地亦取得專利。
優才計劃配額加碼
施政報告中形容,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需要吸納更多非本地人才,「抓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因此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由2000 增至 4000。
據了解,計劃在過去15 年有超過 34000 宗申請,8033人成功獲批,其中大部分是內地人,其家人亦可透過家人受養人政策來港。
目前,符合「人才清單」的優才計劃申請人在計劃內加分,今年施政報告將「資產管理合規專才」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財經專才」亦納入清單。消息指,前者可配合亞洲經濟財富增長、內地金融市場開放及港府發展有關產業;後者則可配合國家及特區碳中和目標。
消息人士又稱,因應《規劃綱要》定位香港為「中外文化藝術文流中心」以及落馬洲河套區發展等,藝術科技、醫療及健康護理科學、微電子和集成電路設計和,亦會納入人才清單。
內地辦香港周、協作大灣區院線 創意產業參與「國內大循環」
文化方面,中央期望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港府除了擴大現有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香港藝術節等,亦會透過「香港周」等活動,促進文化交流,並與內地及海外文博機構合作,如文物展出、協作粵港澳大灣區不同院線,長遠「帶動香港創意產業參與國內大循環」。消息指,除了香港文化界到內地不同省市辦香港周,本來亦安排在港辦「上海周」,惟疫情受阻,暫未能成事。
本港亦將落成多項文化設施,包括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2023 年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可成為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以及 2024 年落成的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提供頂級舞蹈和戲劇表演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