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 Göran K. Hansson
YouTube 截圖
今年 3 個科學獎項的技術都比較 fundamental ,或者對於很多有相關知識嘅人嚟講係 “take it for granted” 或 “common sense” ,但正如醫學獎得主 Ardem Patapoutian 接受訪問時指出:In science, many times,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are of high interest.
物理獎真係最意外,因為是至少近 20 年來首次頒給氣候研究學者,明顯係委員會想留 legacy 同表明重視氣候問題,至於會唔會為各國增加動力去推動相關研究,真係不得而知惟有等睇月底嘅聯合國氣候大會 (COP26) 。
繼續講 Patapoutian ,佢成為今年獎項公佈嘅第一個蝦碌事件主角,委員會打電話比佢恭賀,佢無接到電話因為較咗 do not disturb ,後來委員會竟然搵到佢 92 歲父親,先可以轉達佢獲獎嘅消息。
因為諾貝爾獎只頒比在世學者,今年就再次印證同委員會鬥長命好重要 (所以 2018 年逝世嘅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 Stephen Hawking 再不能獲獎),今年物理獎得主 Klaus Hasselmann 與真鍋淑郎就已年屆 90 歲;至於迄今最大年紀獲諾貝爾獎的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 John B. Goodenough ,他在 2019 年獲物理學獎時為 97 歲,剛好以 1 歲之刷新由 2018 年、當時為 96 歲獲物理學獎的 Arthur Ashkin 最老得獎者記錄,而 Ashkin 則在 2020 年 9 月去世。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 3 場發佈會都無亞洲裔記者在場,相對亦多咗瑞典國內媒體提出問題。
問題雖然比較行,但至少無帶得罪性/無做功課而問出口嘅問題,連帶主持發佈會的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 Göran K. Hansson 今年在會上都無金句。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