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沙龍回顧 — 防範數碼監控,由批判思考開始
佐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小說《1984》中寫道:「老大哥在看著你!」隨著數據科學發展及日常生活數碼化,「老大哥」們已懂得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科技,掌握市民大量個人資料以至一舉一動,從而達到監控目的。我們可以怎樣在這日益數碼化的社會中保護自己的個人私隱?我們又應持什麽態度看待這些科技?
為此,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在 5 月 8 日舉行數碼監控「人權沙龍」,邀得推動開放數據、網絡自由、資訊保安及創科政策倡議的數據科學家黃浩華,及於法國巴黎社科高等研究院(EHESS)研究數碼社會學的博士候選人黃懿欣(Jessica Wong),為我們分享政府、大企業如何通過不同數碼渠道收集我們的資料,以及公民如何在意識及技術上對抗伴隨而來的大規模數碼監控。
你留意到你正被監控嗎?
「與其強調監控,不如我們想想即使沒有監控的時候,我們的個人資料是否就可以隨便讓人收集呢?」黃浩華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均主動及被動地不斷釋出數據:「由你剛進房門開始,你就已經被 CCTV(閉路電視)拍攝了!」他強調,市民必須提升對個人資料的認知,明白無論線上抑或線下都有機會被收集資料,同時了解作為「資料當事人」應有的權利,無時無刻提高警覺。
就現時政府所採用的數碼工具或政策,黃說,在缺乏透明度及完善法律保障下,確實難以釋除公衆對當局監控的疑慮。例如智能燈柱,黃指出其收集的數據種類非常廣泛,且其技術甚為先進成熟,理論上足而做到人臉辨識功能;他指問題關鍵不在於技術,卻在於法制及信任,舉例說「安心出行」安裝時須授權大量應用程式權限,而且相關數據不只用於防疫用途,更可供執法部門用作刑事檢控,有違程式設計原意。
有關憂慮也體現在智能電話卡實名登記制度(SIM 卡實名制),黃強調政府維持社會安全時,不應僭越市民個人私隱權與匿名權,任何政策均必須在兩者中取得平衡。
就現時個人資料保障法規,相比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黃認為香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PDPO)明顯過時且有諸多漏洞,例如 GDPR 規定發生數據泄漏時,企業必須在 72 小時内知會當地數據管理機構,並有嚴厲罰則;但在 PDPO 下企業無須通知當局,也無須承擔任何法律後果。他表明,政府應清晰交代收集市民數據種類、途徑及其用途,並須設立有關數據管理權限、儲存時限等的明確公開指引作規管,確保市民個人資料獲妥善保護。
「很多時候,我們僅着眼於保護密碼等較明顯的個人資料,然而資訊保安卻遠遠不應止步於此。」黃提醒,我們應將個人數據安全意識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包括使用點對點加密(End-to-end encryption)通訊程式、虛擬私人網路(VPN)、在電腦等智能設備加裝鏡頭蓋等。惟黃同時以「天水圍公園閘門」作比喻,提醒我們切勿過分依賴特定單一資訊保安手段:「要懂得『老大哥』所用的招數,繼而思考使用甚麼工具對抗。」
個人資料有不同種類,數據收集方法也各有不同,黃強調,我們要清楚自己處理個人數據的權利,並要時刻留意政府、企業等第三者能透過什麽途徑獲取自身數據,從而採取合適措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個人數碼私隱。
防範監控無靈丹妙藥 時刻保持警覺
另一位嘉賓 Jessica 則指出,一向被認為是民主國家的法國,近年也仿效中國,以反恐及國家安全名義推行大規模數碼監控計劃。她指當地政府自巴黎 2015 年發生恐怖襲擊後以反恐為名祭出緊急狀態法令;及至現屆馬克龍政府更嘗試通過《整體安全法》第 21、22 及 24 條,包括賦權執法部門透過隨身攝錄器和搭載鏡頭的無人機,使用實時人面辨識技術打擊「黃背心運動」,引起當地人民激烈抗議有關法例侵害表達自由和個人私隱權,最終當局被逼將上述爭議性條文剎停並宣布改寫,但未有撤回。
「不少香港受訪者認為,『民主政府』已足以說服他們拿出個人資料作交換。」Jessica 引述學者説法,指出即使如法國般的民主政制,政府亦能如此大規模侵犯人民私隱,實與「溫和暴政」無異,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因為政制屬民主,便任由其對自身資料予取予攜,「保持批判思考,否則就與被圈養的羊群沒有分別。」
她續說,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 等跨國數碼企業均藉用家對其服務的依賴,獲取大量使用數據,再透過演算法記錄、分析甚至預測用家一舉一動,與政府大規模監控如出一徹,可是大部分人均對此不以為然。活於數碼監控下,Jessica認為每人均需學會「智取」,同時警惕港人不應居於安逸、盲目相信科技,而要透過不斷反思、批判人與科技的關係,時刻對個人數碼私隱保持警覺,從而在科技中體現人權。
(嘉賓意見並不代表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立場)
延伸閱讀:
- 人權學堂:關於「匿名權」,你不能不知道的是……
- 人權學堂:SIM 卡實名登記制 — 人權專家怎麼說?
- 人權學堂:SIM 卡實名登記制 — 全球四成國家未有保護個人資料法規
- 【科技與人權】新冠疫情將瓦解個人私隱的最後一道防線?
原刊於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