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學堂】疫情下全球性小眾面對甚麼困境?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各國推出不同的防疫措施應對,包括限聚令、關閉娛樂場所、追蹤市民外出紀錄,甚至封區封城等。雖然這些防疫措施並非針對性小眾(簡稱 LGBTI,泛指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人士及雙性人),但研究和實質情況都顯示性小眾在疫情下面對更多社會壓力和挑戰。讓我們一同了解疫情對性小眾有甚麼影響,當中又帶出甚麼人權議題?
1. 社交生活被限制
受疫情影響,很多餐廳、酒吧、娛樂場所減少營業甚至停業,對性小眾友善的娛樂場所也不例外。這些場所能讓性小眾較自在地表達和放鬆自己,在熟悉的社交圈子中與別人互動、建立關係,並非一般社交場所可以取代,不少性小眾皆表示疫情下社交生活大受限制,影響情緒和人際關係。
疫情亦令很多關注性小眾平權的大型活動取消,例如原訂去年 11 月舉行的香港同志遊行,首次因疫情被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是過去十年來首次;另一本地性小眾年度盛事「一點粉紅」(Pink Dot)去年亦因疫情首次以網上串流形式舉行。據歐洲同志驕傲主辦者協會(European Pride Organisers Association)統計,全球超過 100 個同志遊行及相關活動因疫情取消,或被迫轉為網上舉行。[1]
2. 防疫措施或侵害性小眾私隱
全球各國政府均透過追蹤個人行蹤和社交圈子,找出傳播鏈作疫情防控,但性小眾卻要面對其生活習慣、社交圈子會否被政府或第三方記錄、外洩甚至曝光的額外憂慮。例如去年 5 月韓國爆發新一波疫情,源頭指向首爾梨泰院多間同志酒吧和夜店。消息一出,韓國社會輿論立即將這波疫情與性小眾掛鈎,令很多曾光顧該區夜店的性小眾害怕身份曝光,或會「被出櫃」或被指責傳播病毐,不敢通報政府或做檢測。無形中,疫情再次揭露一直潛藏於社會內對性小眾固有的負面標籤和結構性歧視。
同於去年 5 月,英國欲仿效澳洲、新加坡等國家推出追蹤緊密接觸者應用程式,當地有性小眾團體憂慮政府把所有匿名的個人行動資料儲存在中央伺服器上,有可能使當局得以長期保存性小眾的行動資料,日後一旦有對性小眾不友善的政府上台,將出現相關資料遭誤用風險。[2]
對於「未出櫃」的性小眾,他們可能特別憂慮日常行蹤會否暴露其身份,例如出入同志酒吧等娛樂場所,或到訪專為性小眾提供社福服務的機構,都有可能令外人猜測或聯想其性傾向或性別認同。因此實名登記出入場所的記錄、追蹤接觸史等防疫措施,對性小眾的私隱影響特別嚴重。
3. 性小眾比一般人承受更大心理和經濟壓力
不少研究都指出,性小眾在疫情下比非性小眾面對更大的心理和社會壓力。去年 6 月,美國衞生政策非牟利組織凱撒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訪問了當地 3,800 多名性小眾人士,多達七成人指疫情令他們憂慮和壓力增多,對他們的精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相較之下,近半受訪非性小眾人士出現這些情緒)。[3] 國際男女同性戀聯合會歐洲分會(ILGA-Europe)的研究亦指出,未向家人「出櫃」的性小眾在疫情和隔離措施下,可能被迫與性別不友善的家人同住,變相增加他們的精神壓力,甚至受到家暴及情緒勒索的風險。[4]
性小眾就業時所面對的歧視和不平等待遇,也在疫情下加劇。Movement Advancement Project 與美國哈佛大學去年合作進行民調,多達六成半受訪美國性小眾家庭正面對經濟困難(非性小眾家庭比率則為四成半),另外,多達 64% 性小眾受訪者中表示因疫情失業或減少工時,比非性小眾受訪者多出 19%。[5]
這項研究更指出,當地性小眾一直面對結構性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只是疫情令這些差距擴大,加上美國目前缺乏全國性法律保障性小眾在就業、租住房屋等方面不受歧視,仍有二十多個州尚未通過反歧視性小眾法規,疫情令這些結構性不平等的情況進一步加劇。
4. 性小眾醫療需要遭漠視
疫情下全球各國醫療資源緊拙,很多被政府界定為「非緊急」的醫療服務和手術,亦被迫暫停或延後,其中包括為跨性別人士提供的「性別肯定手術」(Gender Affirming Surgery)、術前醫學診斷及藥物治療。這些醫療服務原本的輪候時間已經很長,再加上疫情持續一年多仍未受控,更令有醫療需要的跨性別人士備受煎熬。
另外,性健康相關公共服務亦受到疫情影響。去年 6 月,聯合國防止性傾向歧視的專家團隊訪問了全球 1,000 名性小眾人士,多達 23% 受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HIV)感染的受訪者表示,社交隔離措施令他們無法接受治療或應診,再者社區派藥服務緊張,免疫力低下的性小眾 HIV 感染者可能要自行到醫院取藥,變相增加染疫風險。[6]
結語:疫情擴大性小眾長年面對的社會不公和歧視
「國際不再恐同日」的原意,是為了消除公眾對性小眾的恐懼,同時呼籲大家正視性小眾面對的社會暴力及不公平對待。這個議題在疫情下顯得額外重要。疫情令各國的經濟、醫療體系、基本公共服務等各方面都受到嚴重衝擊,更突顯出性小眾一直以來都遭受社會結構性不平等和歧視,性小眾與非性小眾的差別待遇更在疫情中不斷擴大。
認識性小眾的平等權利和現況困境,只是消除歧視、實現平等社會的第一步,未來我們仍要身體力行繼續支持和推動性小眾平權!
原刊於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