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獅子山上周襲港,成為距港最遠而發出的八號風球,天文台更五度延遲「落波」時間,獅子山何解如此難測?天文台台長鄭楚明今日(11日)解釋,獅子山本身是「秋颱」,香港同時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兩者產生共同效應,令風力增強,形容獅子山「近呢幾十年都好少見」。

獅子山本身只是熱帶風暴,且在本港 500 公里外掠過,天文台在周六(9 日)凌晨,仍預計三號強風信號會在9 日早上維持,直至凌晨 4 時 40 分才突然發出「特別報告」,預告在 6 時 40 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天文台最初預計在當日「下午初時」已可考慮改發三號信號,惟八號波最終維持 22 小時,是有紀錄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天文台台長鄭楚明今日解釋,獅子山屬於秋天的熱帶氣旋,而華南地區在秋天起開始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所以當熱帶氣旋與東北季候風同時在南海,兩者會產生共同效應,令風力增加。他續稱,獅子山烈風範圍不太大,且距離香港相當遠,坦言如沒有東北季候風,相關烈風不會影響香港。

天文台過去曾在網誌內解釋,東北季候風系統影響下,「秋颱」路徑多變。鄭楚明今亦形容,獅子山路徑飄忽,指在周六(9日)早上8時,獅子山約在海南島,天文台原預計熱帶氣旋將一直遠離香港,下午會對香港影響減弱,因此有相關預報。不過,鄭楚明稱,獅子山實際向北走,反而拉近了與香港的距離,加上在東北季候風下,雨帶相當廣闊,以致一直未能按原定計畫「落波」。

30 年來 5 次 10 月掛八號波

翻查資料,過去 30 年來,香港只有五次在10月掛八號風球,分別是1991、2016、2017、2020 及今年。天文台在應對2017 年的強颱風卡努時,亦曾出現類似延遲「落波」的情況。當時,天文台下午 2 時 45 分時稱,卡努現正最接近香港,如進一步遠離及香港風力減弱時,會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但即使卡努逐漸遠離香港,風勢未見下降,八號信號生效接近11小時,最終去到晚上 7 時 20 分才改發三號波。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曾解釋,香港同時受到東北季候風影響,雖然部分地方不太當風,但市區陣風也達烈風程度,大帽山、大老山等高地和橫瀾島甚至達暴風程度。

「秋颱」浪卡掛 8 號 惟風力不似預期

即使同是「秋颱」,季候風亦未必次次「助攻」。熱帶氣旋浪卡去年在 10 月襲港,同樣離港較遠(440 公里)而發出八號波,但最終 8 個氣象站中,只有 4 個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錄得強風,市面平靜。

天文台之後解釋,當時南面有熱帶氣旋的低氣壓,周圍的空氣會自然流入低氣壓形成風,但北面同時有東北季候風的高氣壓,令氣壓差更大,因此流入低氣壓的氣流更加強,形成比沒有季候風時更大風的情況。這「共同效應」亦加大了預測難度,而各大電腦預報均預測香港會受與浪卡雨帶相關的大風影響。不過,受較乾的東北季候風影響,雨帶在移近沿岸地區時有所減弱,因此本港的雨勢較電腦預測為弱,而烈風影響的範圍亦主要集中在本港高地及南部地區,令當日天氣比預測好。

另一熱帶氣旋圓規將接近香港,鄭楚明稱,「圓規」屬強烈熱帶風暴,比獅子山更強,亦更接近本港,但強調兩者位置及路徑不同,難以直接比較。至於會否同樣難料,天文台前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相信,圓規較「守規矩」,而今次的東北季候風方向偏北,較為乾燥,因此風力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