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公園處

根據台北市公園處的說法,在大安森林、青年、南港、前港、碧湖、花博等六個公園的鞦韆旁設置三分鐘計時器,是為了讓孩子領會遊戲中的分享的精神,輔導孩子們養成排隊輪流玩的習慣。

這又是一個規訓侵入道德領域的例子,當人們以為規訓可以養成道德時,常常會適得其反。

以這個例子來說,當其他縣市的孩子來到台北,「三分鐘計時器」只不過在他們習慣的分享原則上給予客觀標準,但如果你的孩子是從小就在台北這六個公園玩,反而會因此錯失學習分享、增進同理心的機會。對在規訓中成長的他而言,把鞦韆交出給下一個孩子並不是為了分享、也不是因為他能體會別人的心情,僅僅是因為「三分鐘到了」。

所以這些孩子到外縣市會發生什麼事?比起其他孩子,他們有較高的可能會佔著鞦韆不放,因為在這裡,沒有任何規矩要求他離開。甚至,即使在台北,他們也有較大的機會霸佔共享的玩具,畢竟玩具可沒有三分鐘的規定。

民主社會中,道德勸戒與強制規訓之間的取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當原本屬於公民道德領域的善行,變成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時,那人們從事這項行為的動機,也會從無私的共善,變成貪求獎勵或是畏懼懲罰。於是,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監視與枷鎖,只為了維持那個原本善良的社會,威權領導人也可以更輕易地以維持秩序之名來消滅反對的聲音,完全違反了民主的初衷。

當然,盪鞦韆只是現代孩子千百種遊戲中的一項,討論這件事並不是要滑坡成「柯文哲教壞小孩」,而是提醒若連盪鞦韆這種事情都要訂出規矩,乃至於鉅細彌遺地在生活中制定各種規範,那我們的孩子會失去很多學習尊重以及與他人凝聚共識的機會,而這正是經歷世界最長戒嚴的台灣人所最欠缺的能力,這樣的匱乏,不該再透過錯誤的教育方式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原刊於作者網誌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