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製圖

我們常說,新冠疫情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新形態 — 不少活動、朋友聚會等等都需要改至網上進行,也對民眾的生計造成影響;然而,社會上亦有一些較少於主流媒體出現的群體,同樣亦受疫情影響,與我們面對不一樣的困難。

每天,世界各地均有人因戰亂、暴力迫害、自然災害等嚴重社會事件而流離失所,甚至被迫離國「有國歸不得」。今年 4 月,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最新一份年度報告,提及身為弱勢社群的難民、尋求庇護者及流離失所者(displaced persons),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首當其衝 [1]。他們或會因各國政府以疫情為由被拒絕入境,或無法得到與他人相等的待遇。

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國關閉邊境拒收難民影響,截至今年 6 月,全球有多逾 8,240 萬人被迫逃離家園,較去年(7,950 萬人)上升約 4%,但當中僅有 0.04%(3.44 萬人)獲重新安置,屬近廿年最低水平 [2]。 

緬甸:政變引發逃難潮 多國拒收容難民 

今年 2 月,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權,全國爆發大規模示威,軍方使用實彈等致命武力鎮壓和平示威者,至今造成過百人身亡。當地數以千計民眾面對軍方綁架、監禁及酷刑等暴力威脅,離開家園逃往偏遠地區,甚至前往泰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鄰近國家尋求庇護。

儘管大多緬甸鄰近國家已簽署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具審核酷刑聲請義務,不得把可能遭受酷刑、不人道待遇或迫害者遣返原居國家,然而泰國曾以防疫為由封鎖邊境關卡,不讓緬甸民眾入境;馬來西亞甚至遣返近千名緬甸尋求庇護人士 [3],無視他們尋求人身安全保障的權利。

如有充分理由相信任何人在另一國家將有遭受酷刑的危險,締約國便不得將該人驅逐、遣返或引渡至該國;為了確定這種理由是否存在,有關當局應考慮到所有有關的因素,包括在適當悄況下,考慮到在有關國家境內是否存在一貫嚴重、公然、大規模侵犯人權的情況。

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第 3 條

事實上,早於政變之前,緬甸羅興亞(Rohingya)難民危機已自上世紀 70 年代持續至今。聚居於緬甸西部、因無法獲得國民身份而陷入「無國籍」(stateless)狀態的羅興亞人,其人權一直遭受緬甸政府侵害,包括被剝奪受教育權、遷徙自由,甚至被安排強迫勞動,以及遭受酷刑及性暴力虐待。

許多羅興亞人被迫從緬甸逃往到鄰國孟加拉,至今該國有超過一百萬名羅興亞人於境內難民營聚居。然而國際特赦組織調查發現,營內原本已經負擔過重的醫療服務,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下更見捉襟見肘,難以阻止疫情在營內爆發,難民生命安全威脅加劇。 [4]

緬甸羅興亞難民危機已自上世紀 70 年代持續至今。圖片來源:聯合國難民署

以色列:軍方限制救援物資進入巴勒斯坦難民區 

今年上半年,以色列當局在東耶路撒冷、加沙和西岸地帶有系統性地驅逐巴勒斯坦居民,大批巴勒斯坦群眾流離失所,暫居在學校、清真寺等地方,糧水藥物嚴重短缺,再者當地醫院等基建因以色列軍方持續轟炸而癱瘓,令當地本已乏善可陳的醫療服務,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承受更嚴峻的考驗。 

然而今年 5 月,以色列軍方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較早前就空襲發射火箭炮還擊、導致士兵受傷為由關閉邊境道路,禁止運送人道救援物資的車輛進入巴勒斯坦難民區,有違國際人權標準。事實上,國際人道法(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列明,衝突各方必須對醫務人員、醫療設施、醫務運輸及醫療設備予以保護,並為救援物資的供應提供便利。[5]

埃塞俄比亞:政府阻礙人道救援行動 

埃塞俄比亞北部城市阿克蘇姆(Axim)去年 11 月爆發內戰,導致嚴重飢荒,再加上軍方有組織屠殺提格利尼亞人(Tigrayans),近十萬名民眾被迫逃往鄰近蘇丹邊境的難民營 [6]。然而當地難民營衞生條件惡劣,且醫療物資嚴重短缺,一度爆發新冠肺炎集體感染,部分人為了求生,被迫折返埃塞俄比亞,恐爆發新一輪境內流離失所潮。今年 2 月,國際特赦組織發表有關埃塞俄比亞及其盟國厄立特里亞(Eritrea)派遣軍隊劫掠當地醫院的調查報告,導致有緊急醫療需要的難民無法向醫務人員求助 [7] 。

面對埃塞俄比亞爆發人權危機,多個國際人道組織意欲前往當地救助難民,惟當地政府屢以防疫及干須內政為由,阻撓和強行中斷人道救援行動。就此國際特赦組織亦發起緊急行動,敦促當局容許國際人道組織為境內難民提供人道援助。

難民與我們一樣,理應享有同等的基本人權,因此各國政府有責任確保難民及尋求庇護者獲得避免逼害的權利,以及應有人身安全保障。而《禁止酷刑公約》、《難民地位公約》、《保護難民和無國籍者權利的國際公約》等國際人權公約亦明確列明,遭受酷刑及暴力威脅的難民應免受驅逐,並享有尋求人身安全保障的權利。

 

延伸閱讀:
國際特赦組織 2020/21 年度報告(只有英文)
國際特赦組織就埃塞俄比亞阿克蘇姆大屠殺(Axim Massacre)的調查報告(只有英文)

原刊於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