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長洲,很多人想起滑浪風帆、平安包山,但又有幾多人知道面積僅僅 2.46 平方公里的長洲有過一座戲院?戲院現已荒廢,但名列於三級歷史建築。它建成於 1931 年,與油麻地戲院同屬香港碩果僅存的戰前戲院。油麻地戲院保育活化,繼續提供表演場地;但長洲戲院卻丟空近三十年,建築結構破落,雜草叢生,近乎廢墟。

網上影像平台《浪頻道》創辦人古本森(Benson Koo)近年遷居長洲,發現島上戲院。戲院雖然停業多年,但部分設施仍然原封不動,存留至今。東歪西倒的座位,放映機器和菲林鐵盒,但最抓住他眼球的還是售票處會「下期放映」的標示——下期,無期。他接受《立場》訪問時說,「我覺得有故事可以講,加上經常聽到有發展計劃,所以想拍下長洲戲院那種寂靜之美」。

去年,古本森用上三個月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及撰寫劇本。以長洲戲院為背景,融入身邊人和事,提煉成《無映之地》。故事講述中年男人從市區漂浮到長洲荒廢的戲院擔任管理員,遇上小島的人、事、情,最後因戲院要重建而離開。電影同年秋天開拍,一個星期之內殺青,製成約三十分鐘的短片。自今年 8 月以來,他舉行近 30 場放映會,其中 12 場特地回到長洲進行,「想嘗試一種新的觀影感受,電影和放映場地有種連繫」。

翻查《無映之地》相關資料和報道,大多與歷史建築相關,甚至製作單位也形容電影是「關於二戰前文物建築——長洲戲院」的故事。問古本森,電影想要推廣保育嗎?他卻說電影談不上有關保育,純粹有題目想拍就想辦法拍出來。就像今次製作由他一人獨資,成本不過數萬元,「但欠落人情無法估計」。放映活動門票自由定價,「但大家都好好,平均每人都會給 100 蚊」。連月放映活動進行,至今收益接近回本。

不是電影工業出身的古本森,珍惜獨立製作的機會。所有決定都可以從作者出發,不用向投資者交代。大如劇本,小如音樂,甚至電影海報和片名都可以由作品出發。他開玩笑道,「如果是商業片,今次片名可能會變做『逆權實 Q 』。」他未來將會「用自己方法拍攝」,繼續製作電影作品,「不一定要集資或有人贊助或投資先做。細有細做,大有大拍。大家各自努力,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八十後的古本森從事視覺藝術範疇,同時活躍於影像創作。短片作品《被消失的》在香港電台舉辦的凝視香港短片比賽 2019 獲得冠軍及最佳導演;另一作品《罪夢犯》獲得香港人權藝術獎 2020 亞軍。

 

《無映之地》社區放映詳情:

https://linktr.ee/wavepicture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