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寒冬】統計處公布 電視、電台、出版界就業人數連續兩年下跌
傳媒業界走入寒冬。政府最新公布《 2021 年統計月刊》顯示,有關「電視及電台」及「出版」界別 2019 年就業人數連續兩年下跌,分別較 2018 年下跌約 1.77% 及約 3.58%,累計兩年至 2017 年跌幅為約 4.82% 及約 5.96%。記協主席陳朗昇表示,由於電視和電台是發牌、持牌廣播機構,公司及製作規模較完整,薪酬待遇也較好,因此電視、電台的就業人數下跌令人擔憂,「即業界做 Content(內容)的人待遇是差了,這是(值得)擔心的。」
最新一期《 2021 年統計月刊》就不同產業情況進行統計,當中「文化及創意產業」一項同時細分「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表演藝術」和「電影及錄像和音樂」等 11 個不同界別進行統計。
當中,「電視及電台」於 2019 年的就業人數為 6,120 人,佔整體總數 2.6%,人數較 2018 年的 6,230 人下跌約 1.77%,再較對上一年 2017 年的 6,430 人,累計下跌約 4.82%。
另外,出版界別的就業人數為 36,460 人,佔「文化及創意產業」整體產業的 15.4%,人數較 2018 年的 37,750 人下跌約 3.58%,再較對上一 2017 年的 38,770 人,累計下跌約 5.96%。出版界別包括書籍、報紙及期刊的印刷、出版、批發和零售,也涵蓋新聞通訊社及其他資訊服務活動。有關範疇於 2021 年已延伸至包括書籍、報紙及期刊的進出口貿易。
《統計月刊》指出,出版界別在近年的業務表現相對溫和,部分原因是由於報紙及雜誌業務的競爭激烈,及免費報紙和資訊網站帶來的挑戰。很多傳統的出版活動,已經由印刷平台轉移至數碼化平台,以網絡及門戶網站託管活動代替。
對於「電視及電台」及「出版」界別的就業情況,記協主席陳朗昇表示,這是可以預見的,尤其是 2019 年社會事件發生後,特別是新聞、出版的需求,市民尋找資訊的需要由紙媒轉到網絡,甚至由網絡主導出版界或傳統電視、電台平台的製作內容。
陳朗昇表示,由於電視和電台是發牌、持牌廣播機構,公司及製作規模較完整,薪酬待遇也較好。所以,電視、電台的就業人數下跌是令人擔憂,「即業界做 Content(內容)的人待遇是差了,這是擔心的」。
他又表示,政府長遠要思考是否需要開放更多免費電視、電台牌照,「香港是有 700 萬人的地方,是否只有三個持牌電視台?三個持牌廣播電台呢?尤其是已步入數碼化的年代,但也見得政府在問題上沒有打算再開放。所以在這政治氣氛下可以想像到,愈多電台、電視台,對他們的衝擊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