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樓「師爺」究竟擔任什麼角色?
【文:陳柏豪律師】
在 2021 年 8 月仲夏之際,一宗刑事上訴案件轟動全香港社會:一名青年受朋友慫恿提供地址接收包裹,結果裡面有大量毒品。這位青年與該朋友一同被控販毒,負責檢控的律政司以較輕罪名起訴該朋友,而以較重的販毒罪名起訴這名青年。這位青年上訴得直,坐了數年「冤獄」後終獲上訴庭撤銷定罪,無罪釋放。
上訴期間竟爆出一大醜聞:這位青年最初的律師團隊由該青年的「損友」的家人出資聘請,裡面有一位律師樓「師爺」竟然案底纍纍,曾犯強姦、搶劫、勒索等嚴重罪行。上訴庭的大法官質疑為甚麼可以品格有明顯問題的人如何可以任職律師樓,以及向刑事案中的被告給予法律意見。
可能大家都好好奇,究竟律師樓內俗稱「師爺」的人擔任甚麼角色?他們與律師及文員有甚麼分別?
何謂師爺?
大家首先要理解律師行裡面的不同角色。在香港,律師行必定有主任律師擔任律師行的獨資經營者(Sole Proprietor)或合夥人(Partners),主任律師是每一家律師行的最高負責人。然後,視乎規模,律師行亦可能聘用律師(Associate)以及見習律師(Trainee Solicitor)協助處理律師行的案件。一些律師行也會作為平台供顧問律師(Consultants)自行處理屬於自己的客戶的案件。
然後,律師行內亦有不屬於律師行列的員工。其中,包括負責協助律師處理一些日常法律或行政文書的法律助理(Legal Assistant)或法律秘書(Legal Secretary),負責跑往法院送文件的存檔員(Filing Clerk)。
而法律助理隨著經驗累積及能力提升,可能會開始處理案件中較複雜的文書,在案件上庭時陪同律師或大律師並提供協助,以及協助回答客戶日常的詢問等,到達這個階段,有些律師樓會稱之為法律經理(Legal Manager 或 Paralegal)。如果法律助理或法律經理另外考獲「法律行政人員」資格,英文稱 Legal Executive,雖然依然不屬律師,但資歷獲得肯定,在法院少部分簡單聆訊中有如律師相約的發言權。
至於「師爺」,其實並非正式的職業稱謂。律師樓的師爺,都沒有律師資格,正式職位可能是法律助理或法律經理。然而,即使如此,並不是所有法律助理或法律經理都會被稱為「師爺」。
律師樓被稱為「師爺」的,是一種很特別的存在。絕大部分律師行,不論規模大小,都有法律助理或法律經理,但卻不是每家律師行都有「師爺」。
被稱為「師爺」的,與以上提到的法律助理或法律經理最大不同,就是「師爺」往往擔當起發展業務(Business development)即「搵生意」的角色。像藥廠的「行街 Sales」,「師爺」會遊走社會不同場合,藉其人脈網絡,將面對法律問題的潛在客戶帶到律師樓提供協助及服務。
以專門處理刑事案的師爺為例,他們如何找到被起訴販毒,搶劫等嚴重罪行的被捕人士並建議他們聘用所屬的律師行?固然是經常與三山五嶽甚至綠林好漢打交道,才會在潛在客戶的族群中如魚得水,備受尊重,並在需要時提供法律支援。
師爺一定是壞人嗎?
雖然師爺行列名聲不佳,很多人認為他們蠱惑及為求獲得生意而不擇手段,但不是每個師爺都是壞人。一個好的師爺,能協助面對法律問題的當事人聯絡有合適經驗的律師,以及協助處理案件。而好的師爺必須身家清白,正式受聘於律師行,熟悉並恪守法律及規管律師行的專業守則,因即使師爺並非律師,因其僱傭關係,律師行的主任律師要為師爺的行為負責。
如何辨別一個「壞咗嘅」師爺?
師爺一些常見而為人詬病的問題,正是為求獲得生意而不擇手段,如果師爺對你作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承諾,明示或暗示可以不當手段為你的案件爭取到更好結果,或你的律師費用由其他可能有利益衝突的人代為支付,或以不成功不收費作招徠為你處理案件等,這時候你需要格外小心了。
在一些律師行,雖然名義上固然有主任律師擔任負責人,但日常營運全靠師爺,而師爺對案件的處理方式亦有實際最終決策權,主任律師對案件往往不聞不問,只負責在文件上簽名,亦沒有聘用其他律師協助處理案件,行內俗稱這類律師行為 「師爺 Firm」。如果你的案件處理了一段時間,依然從來沒有見過主任律師或負責處理你的案件的律師,亦沒有任何有效渠道與律師直接溝通,例如電話、訊息或電郵等,這時候你亦要留神,考慮自己是否已經獲得妥當的法律意見及法律代表,並在適當時索取其他律師的法律意見。
請律師一定要經師爺嗎?
其實,在資訊流通的世代,師爺的角色已經是越來越少。今時今日,面臨法律問題的人士可以經各種渠道了解自己的法律問題以及相關法律領域的執業律師以及他們的名聲,從而選擇聘用合適的律師團隊。
作者自我簡介:筆者是律師行 CPH Legal 的律師,主力處理為意外傷者進行民事索償及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