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與世界的韓戰
2020 年本來是韓戰爆發 70 周年,但各國上年飽受疫情折磨,其他參戰國家紀念活動相對低調,中國政府方面則拍攝了以韓戰為背景的《長津湖》,號稱投資十多億人民幣,導演是香港人都很熟悉的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本來去年公映,也因疫情延至今年。你仍然可以在裡面找到香港導演的方法。吳京演中國派去「抗美援朝」的一名連長,是一名在現場幹活的軍人,軍隊講求團體,但角色在設定上又有領袖魅力,這非常像成龍扮演過的很多明星探員。
吳京在一些電影的作用,就像成龍在警匪電影的作用。他們在電影中是一個道德預期和社會統識的化身。在英治時期香港,「理想的人」是像成龍電影的角色廉潔奉公、為正義打拼,雖然有一點孤傲,行動中也經常出事,有時不服從上司,但也是一名良好公民的模範。在《長津湖》,「理想的人」擴大到幾乎所有參戰的中國軍人,他們是一班擁有血肉的軍神,他們像一群職業特工隊,是一班菁英武士。關於前戰場的一切的恐懼和疑惑,在一開始是有的,所以他們也交代了老兵在討論恐懼的時候,每一次落場,都喚起當年第一次打仗的新兵恐懼。但很快主角們都接受和認同了這一仗必須打,並滿懷熱忱與美國佬血肉搏鬥。耶穌是人也是神,但最終他聽從更高的指示,彰顯出神性。
《長津湖》的軍人熱忱將中國東北和韓半島一帶都照得閃閃生輝,血戰的野外、成疊的屍體。飛射的血花,都成為一場像擔起十字架的受難曲,像一幅血淋淋的中世紀畫像,使人有時渾然忘記戰場其實在韓半島。吳京等人就像尋求全體中國人救贖的耶穌,最後犧牲在戰場上。電影的首三份一可以形容為交代「耶穌為甚麼必須犧牲」的神學討論,也是對觀眾的訊息宣播。電影中黨國高層談到國防問題,並簡化為一般觀眾能解理解的「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基層軍官對「文化水平」不高的士兵解釋為甚麼要再打仗,就更為簡化:毛主席分給他們謀生的田地,現在美帝國主義要拿走這個局面,陳兵在中國邊境,所以咱們要去抗美援朝。
你會聽到正在呼喚「共產主義精神」回歸的咒語,也有點繼續回應清朝被列強欺凌的「屈辱世紀」,也是一種文化上的辯論。一些段落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也進行隱晦的褒貶。韓戰由金日成政權策動,聯合國軍登陸之後,空中領域基本上已經被美國戰機掌握。語態輕鬆的美國青年士兵在戰機上「打機」,用射擊地上屍體來打賭,而他們確實開槍並射死了一些潛行的中國士兵,但由於任務是潛行,武力上亦根本無法匹敵 (雖然後面也出現了步兵擊落戰機的橋段),中國士兵只好眼巴巴看著戰友被擊斃。
這裡描寫了兩種戰鬥態度。擁有強大裝備的美軍其實是壓倒性的武力存在,但他們「欠缺意志」,一開始的計劃是美軍盡早完結戰鬥,避免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關於美軍的段落,就是戰士無心戀戰,渴望盡早回國,而兩條戰線的主帥還在鬧交,反觀中南海裡面的會議,做決定的人英明神武,接旨聽命的人也像職業特工隊。
在史匹堡《雷霆救兵》的一場搶攤登陸作戰,美軍如何戰死也被指導為一幕人生百態。有人捲縮著躲避,有人奄奄一息等死,有人撿回自己斷掉的手,有人幫其他人急救……在《長津湖》戰死的美軍也很普通,因為他們確實不是主角,而是想著回家的凡人,作為中國士兵幾近「無我」狀態的反襯。當吳京等人攻陷美軍設施時,發現裡面有很多香煙、休閒用紙牌、性感美女海報,這說明美軍資源豐厚,但也因此腐化了作戰意志。而且還有很多聖誕裝飾,聖誕便成了一個象徵美國或者西方人軟弱的符號。這種「簡樸—腐化」的文化模型觀點甚至早在孫文那一代已經開始。
孫的最後演講《大亞洲主義》就是在談論「東方」面對船堅炮利的「西方」,在精神上、文明上仍然是優越的,也更符合「仁」或者「人道」。後來中國人更強調精神的作用,因為物質確實並未比不上。彭德懷在韓戰之後做工作報告,也基本引用這個必須回應清末屈辱的意識:「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
《長津湖》的韓戰是中國士兵的角度。在美方看來,那一次撤退非常成功,一定比起阿富汗這一次成功,而最後戰爭也停在南北分治的局面。
很多勢力在韓戰都獲得了政治上的好處。蘇聯似乎穩固了社會主義集團的威勢,但事實上如果中國不參戰,蘇聯軍隊也會出發並陳兵於東北,長期來說可能就不會走,背後有中蘇兩國的隱秘角力,但最後中國也如史太林所要求,分擔了一部份戰場。
對中國來說,「在門外打」暗裡抵抗了蘇聯,拿到了蘇聯的資源,明面打擊了美軍的氣焰,還順道解決了很多內部問題。對美國來說,參戰只是為了阻止韓國問題演變成第三次大戰,最後三次大戰沒有打成,殘酷的韓戰被局限在地區,他們也成功阻止了北韓攻勢,穩住了美國在東亞的一大據點 (南韓)。
國民黨和中華民國也獲得了重利,韓戰在國民黨敗退到台灣之後不久爆發,台方希望參戰,並策動多開一條戰線反攻中國,但美國同樣是拿出自己的底線,即「不欲戰爭擴大」來制止,並把第七艦隊指派到台灣海峽,本來是防止國軍渡海,但後來變成防止共軍渡海。韓戰間接令國民政府得到美軍的安全保障,也開啟了島內軍法管治時代,為台灣帶來一陣毀滅的熱風。
香港當時在英國陣營,對中國實施禁運,但這也抬高了物資利潤,於是有香港人開始走私物品給中國,賺了很多錢。而船業和海運業也因為補給需求而火速發展。最後是日本,日本靠著聯合國軍在韓戰需要的軍需品需求而復興。韓戰也是日本相機製造業將市場從歐洲手上漸漸奪過來的契機,很多外國記者是取道日本到達韓半島,日本也成為他們的補給基地,曾經為日軍提供儀器的不少光學公司在艱難重建中,又抓到了戰爭機遇,向攝影師售賣比歐洲便宜的日式仿制品,很快就將市場搶了過去,歐洲不再統治攝影世界。
美國發現日本財閥很有用,所以就保留了很多這些商政世家。為了防範之後的局勢,美國當局轉為與一些被認為是日本戰犯的重要人物合作「治理日本」。當然,聯合國也資助了南韓重建。
韓戰打了三年,在 1953 年停戰,日本繼續被佔領。7 年後 1960 年,日本內部就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問題陷入矛盾。反對美日安保的總理競選者淺沼稻次郎被大日本愛國黨的山口二矢以武士短刀刺殺於 NHK 現場直播之前。山口當場被捕,搜出一封自白信:
「你,淺沼稻次郎,企圖赤化日本。我和你沒有私仇,但你作為社會黨的領導者,訪問中國時發表惡語,以及在議會中的暴行,讓我無法忍受。我要替天行道消滅你。
皇紀二千六百二十年十月十二日
山口二矢」
後來他在看守期間自殺,得年 17 歲,遺言是:
「七生報國,天皇陛下萬歲」。
又過了 10 年,1970 年,三島由紀夫發動政變失敗,於自衛總部向士兵呼籲,應放棄墮落的物質文明,找回古人純樸的美德與精神,「成為真的武士」。日本自衛隊對他的呼籲不為所動,最後三島切腹自殺。
那是個狂熱的血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