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之柱】港大生穿畢業袍留影 紀錄港大之「變」:「我覺得呢個地方已經唔同咗」
較早前,港大要求支聯會移走校園內竪立逾20年、悼念「六四」死難者的「國殤之柱」。不少市民聞訊後,特意前來「打卡」留念。修讀商科的港大應屆畢業生鄭同學,今日特意穿起畢業袍,與眼前的「國殤之柱」合照。他表示,「國殤之柱」對他的回憶,是每年參與港大學生會悼念「六四」「洗柱髹橋」活動,藉以悼念死難者。
他說,眼前的「國殤之柱」對他有特別意義,「港大對我嚟講,係學識點樣去有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考)、對呢個社會多一個抱負嘅地方,而呢啲抱負本身同港大文化、咁耐以嚟教育有關,尤其是今日變成依家咁嘅樣,可能要拆柱,之後發生更多唔同嘅事,就想紀錄低呢度以前唔係咁樣嘅地方。」
鄭同學猶記得,以前上課的日子,一位港大教授以警察Reward System作為教材,指「如果一間大學,唔能夠容忍用政治去做學術討論,呢個唔會係一個能夠做學術研究嘅大學。」時至今日,鄭同學感觸到,眼前修讀的大學,卻容忍不下一個紀念性質的藝術品,直言「我覺得呢個地方已經唔同咗」。
如今與「國殤之柱」合照,他坦言是想紀錄港大改變的一刻。
也有家長攜同子女,特意前來「打卡」留念。攜同一歲幼女到「國殤之柱」拍照的爸爸夏先生說,這次到來是想留下記憶。而帶同女兒,是希望她將來看到這一張相片,萌生興趣了解這段歷史。
他雖非港大舊生,但每年均會參與「六四集會」。今次前來,希望是「望一望,可能係最後一眼」。他感觸說,「存在過嘅嘢好快消失,所以希望將來嘅人知道曾經有咁嘅嘢存在過」。
在「國殤之柱」前,有市民擺放下一個刻有「國無殤」的金色獎盃。
港大在「國殤之柱」附近加強保安,至傍晚時份,至少有3名保安駐守。
位於港大黃克競大樓頂樓平台的「國殤之柱」,至今已竪立24年。雕塑原名為「恥辱之柱(Pillar of Shame)」,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ot)創作,柱身刻有多個面容扭曲的人臉,象徵「六四事件」中被血腥鎮壓的死難者。
1997年,「六四事件」八週年悼念晚會結束後,「國殤之柱」在逾400名港大師生及市民護送下,移送至港大校園,期間一度遭大學保安和警察攔阻。
較早前,香港大學要求支聯會於本周三(13日)前,移走校內悼念「六四」死難者雕像「國殤之柱」。而高志活曾發聲明表示,向香港借出「國殤之柱」作永久展示,以紀念 1989 年天安門廣場鎮壓事件;協議內容包括由支聯會及香港大學管理,及負責在港大永久展示雕塑的成本。但近日回應指願來港把「國殤之柱」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