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近四成受訪青年因置業推遲結婚 逾一半感置業是「妄想」
本港樓價高企,市民難以「上車」,關注青年住屋聯席及九十後房屋關注組今日(17 日)發佈有關青年婚姻意向與住屋期望的調查,發現近四成人因置業而推遲結婚,逾一半受訪者形容在香港置業是「妄想」。組織建議研究「白表人士購買私人樓宇」計劃,由政府資助合資格人士購買私人樓,又期望政府提升有子女家庭輪候公屋的優次、增建「中產公屋」及青年宿舍,
兩個組織在 9 月 2 日至 25 日,在 facebook 及街頭邀請 18 至 45 歲的青年人參與調查,最終收回 923 份有效問卷,當中逾 6 成人的月收入在 30,000 元以下。調查發現,分別有近三成及四成五受訪者「好同意」置業是結婚、生育的先決條件。另有38.1% 人表示,因為置業問題而推遲結婚計劃。
逾四成受訪者估計只可負擔 400 萬以下的樓
對於政府的資助房屋,有 44.1% 人已申請或打算申請公屋,而 29-30 歲的年輕人申請公屋的比例更達 56.6%,另有 45 % 人已申請或打算申請居屋;申請綠置居、白表未補價居屋及港人首置盤者分別有逾兩成。在衡量自己及伴侶的買樓能力方面,逾四成人估計,只能負擔 400 萬以下的樓,另有 24.7% 人表明,已不打算買樓。被問到買樓的最大困難,分別有逾七成受訪者選擇「唔夠首期」及「供唔起」。
問卷亦問及,如以10 分為滿分,如何評價自己未來能否成功置業安居,6 成 5 人給予 4 分或以下,當中有 34.3% 人給予 0分,即是對此感絕望。另一題則問及香港置業情況,逾一半人(51.6%)形容為「妄想、諗到唔好諗」,約兩成人則形容是「幻想、唔會實現」。
組織倡政府資助購私人樓、增建「中產公屋」等
組織分析,調查反映青年在結婚置業的意欲並不低,但樓價的負擔能力及成功置業的期望則消極。組織建議,政府可研究「白表人士購買私人樓宇」計劃,由政府資助合資格人士購買私人樓,申請者須受居屋轉售的限制,包括轉售時要補地價。組織又期望,政府提升有子女家庭輪候公屋的優次,以及參考房協乙類公屋的入息上限,增建「中產公屋」。
九十後房屋關注組總幹事祝子添提到,目前只有上水的青年宿舍提供 80 個宿位,而且早在上屆政府提出,建議可建造更多同類單位,包括在未來的新發展區內,長遠將青年宿舍納入房屋階梯。
本身是房委會成員的關注青年住屋聯席招國偉表示,政府未來 5 年的資助出售房屋數量約 3.4 萬間,與長策供應目標仍欠兩成。他留意到,未來的房屋落成量都集中在較後階段,今屆政府亦較少著墨於「青年房屋」政策,擔心即使未來建屋量增,但「青年都變中年」。他希望政府可多利用組裝合成等方法,壓縮改劃土地用途等行政措施,加快建屋,亦要更針對性地處理「青年房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