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梓亮作品

【文:阿三】

風景畫(Landscape)是種歷史悠久畫種。到資本主義風行並主導了世界後,繪畫風景成為追溯人與自然關係斷裂的行徑,瀰漫著一種懷緬意識(nostalgic)。即便畫者再努力觀察,所畫的其實是人文風景(culture)多於自然本身。那麼,何解藝術家仍繪畫風景?最近有兩個展覽都關於城市景觀(cityscape),分別是香港藝術學院畢業生二人聯展「風景這邊獨好」,及潘臻策劃三人聯展「景」。

方梓亮的繪畫向來色調深沉,有Anselm Kiefer作品的影子。他雜踏城市角落,隨手拍下來的照片,均充滿粗糙質感,色調又昏暗。他習慣以碳枝或粉彩(pastel)的素描方法建構整個畫面,再加入油彩增加畫面的重量感;紙、畫布或木板,也是左右其創作的物料。而其筆下城市,猶如雕塑般實在,或呈現建築物的重;有趣的是,他今次摻入純抽象而相對單薄的線條,如《夏午III》那排看似樹幹的粗線,或《夏午I》正中央的雜線。風景,成為他研習繪畫(drawing and painting)、表現物料與美學觀念的題材。雖然陳閃這次實驗性繪畫都是探索物料特性,但其靠在露台窗戶作品,嘗試發現油彩透光特性,於日光與晚上呈現出的色調。

陳閃作品

冼朗兒的風景則採取另一種蹊徑。網絡影像和屏幕光色統領很多人的視覺經驗,她刻意選用電腦圖像,將其誇張色調,及看似真實卻超乎現實的景物,以油彩這古老顏料再現。或者如此,她的繪畫往往出現鮮艷而跳動的色彩,又充滿厚薄分明、筆觸果斷的紮實繪畫元素。疫情之後,她反而開始外出遊走,觀看四周,身在此地。儘管她可以娓娓道出各風景不同故事,及個人當下直覺觀感,然而畫面故我,依舊與被繪畫物原來外貌保持距離。觀眾,往往被畫中一些形狀或某些抽象線條所迷惑,忘記風景背後的種種。

冼朗兒作品

風漸(姚柱東)多年來的繪畫貌似極度寫實,紀錄城市街道巷弄。不過,細看之下,畫面強調平面空間感(flatten surface),磨平牆壁、欄杆與植物質感之差異,及穩定地表現油彩單一的效果。他其實在不斷重複相同語言及繪畫動作,志不在於再現真實。這猶如每天做同一個體操動作而不感煩膩,他集中於填滿造形,細碎地拼合畫面,本質其實挺抽象的。

風漸作品

「風景這邊獨好」方梓亮及盧文謙聯展,香港藝術學院藝廊,10月8日至11月12日

「景」冼朗兒、風漸及陳閃聯展,灣仔茂蘿街7號,10月7至14日

(文本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