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同行,人權貴乎平等 —「同理.行」體驗活動回顧
每日僅有 40 元可供餬口、在障礙重重的擠迫城市以輪椅代步、未到埗工作便已背負一身債項……您能想像到酷刑聲請者、殘疾人士及外籍家務工在香港生活遭遇怎樣的挑戰?這些被邊緣化的多元社群的需要是否得到正視?他們又如何解決困難、維護人權?
親身體驗「同理行」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於 8 月 8 日舉辦「同理.行 — 多元社群人權體驗日」,吸引多達二十名高中及大專學生參與。早上他們參與「同理行」外展體驗環節,分三組在油尖旺區不同地點進行體驗活動。其中殘疾人士組別模擬以輪椅代步,漫遊油尖旺區,前往廟宇、百貨公司及公共圖書館等地點進行特別任務,並需要前往港鐵站,檢視無障礙設施能否讓輪椅人士通行無礙,更體驗較一般步行者延伸數倍的時間維度。
酷刑聲請者組別則在香港非洲中心(Africa Center Hong Kong)的安排下,走訪由在重慶大廈居住的酷刑聲請者胼手抵足經營的生活空間角落,更模擬難民一天獲發僅 40 元膳食津貼的真實景況,在區內嘗試於超級市場購買營養均衡而又足而果腹的食物飲料。
而外籍家務工組別則在周日聚集地九龍公園,觀察外籍家務工如何善用公共空間,並且與他們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在港工作和疫情下生活的種種,打破對外籍家務工片面理解的刻板印象。
真人圖書「同理傾」
親身體驗過後,當然也需要深化認識和討論。下午的「同理傾」環節,本會邀請了香港復康會成員兼輪椅使用者麥耀強、香港亞洲家務工會聯會(Hong Kong Federation of Asian Domestic Workers Unions, FADWU)會員兼印尼家務工 Hermawati,以及香港非洲中心創辦人暨前酷刑聲請者 Innocent Mutanga 作「真人圖書館」嘉賓。
這些「真人圖書」除了表達其於香港生活的切身經歷和感受,折射邊緣社群在本地社會面對的困境,更分享他們投身參與所屬社群的志願工作當中的深刻經驗,如何連結社群合力爭取權益。
在最終的回饋環節,參加者大都認為,這些邊緣社群在香港雖然面對比想像更大的困難和壓逼,但是卻展現出意想不到的韌力去應對社會上的種種挑戰,更認識不同社群具創意及多元化的方式,努力嘗試作出改變:例如輪椅使用人士運用其建築知識親身研究現時無障礙設施的不足、研發方案並向政府作出建議;無法在本地工作的難民利用社區的連繫達致資源共享,初步解決每日津貼不足餬口的問題;而外籍家務工則通過彼此深厚的社群連結,鼓勵遭僱主虐待的同伴站出來發聲,讓原本處於弱勢的社群得到充權。
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方法,關鍵卻在於「同理」一詞。誠如 Innocent 所言:「不應以施與的角度看我們,覺得我們很可憐;而是應該平等相待,我們之間互相學習」,要認識彼此,單靠廣閱書本或網絡上的二手資訊並不足夠,只有走進社區細心聆聽,才有較全面的理解;而幫助,更不是單向和高高在上的施贈,互相交流經驗、共同學習,在人權的路上「同理、同行」,才能真正地解決你我面對不公的困境。
原刊於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