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嶺「超級殯葬城」規縮大減 火化殯儀不敷應用如何解決?
政府多年前提出在沙嶺發展「超級殯葬城」,集殯儀館、火葬場及骨灰龕場於一身,期望能紓緩火化和殯儀服務緊張問題。但近日政府提出只興建骨灰龕場,隨著本港人口老化,死亡人數上升,縮減規模,一直存在的火化和殯儀服務不敷應用問題,又如何解決?
另外,受疫情影響,多地封關,移送骨灰或遺體回港或其他地方都不容易。
2021年10月16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二十八集》我們請來殯儀業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吳耀棠跟我們討論殯儀業界的情況。期間亦有2021年度嘅政壇新秀就主題向嘉賓提問~~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不少市民按照傳統習俗上山拜祭祖先,而隨著疫情放緩,今年上山祭祖的人數回升,但疫情對殯儀界的影響,就難以在短期內復原。
政府早在2012年提出在沙嶺發展「超級殯葬城」,當中集殯儀館、火葬場及骨灰龕場於一身,其中可提供17.8萬個時段的火葬服務。但近日政府表示會縮減規模,只發展骨灰龕場。最新人口推算,預計2030年有近6萬人死亡,2040年增至逾7.5萬人,現時每年5.3萬節的火化時段,將不敷應用。如果遇上火化爐出現故障、定期維修或要更換時,火化服務更會變得緊張。現時「殺停」沙嶺「超級殯葬城」火葬服務,一直存在的火化服務不足問題,又可如何解決?
此外,為了防疫,親屬一般選擇簡化喪禮儀式,減少多人聚集帶來染疫風險。儀式從簡,令殯儀界人士受到影響,例如以日薪計算的仵工只能靠積蓄度日,甚至需要兼職其他工種維持生計。加上近年政府力推綠色殯葬,又會不會減少市民對殯葬的消費,令他們選擇更相宜的殯葬方法呢?長遠而言,市民會逐步適應簡化後的儀式,令殯儀業收入減少嗎?
受影響的還有死者親屬。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但因應疫情不少骨灰未能即時移送回死者家鄉,需要暫時安放於長生店裏。同時,不少中國境內或者海外的家屬無法回港見親人最後一面。令人唏噓。至於殯儀服務所用的棺木、壽衣材料等用品多數從內地進口,封關令運費及時間成本提升。針對上述情況,政府可否放寬防疫政策,局部通關呢?
現在有請2021年10月16日香港電台第一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第一百二十八集》嘉賓,殯儀業商會永遠會長吳耀棠與我們談談殯儀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