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2017 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式出台,到去年的「三條紅線」,再到不救恒大,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戮破中國樓市泡沫的決心是不用懷疑的。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全面開徵房地產稅的構思卻遭遇強大阻力,皆因事關重大利益調整,很多高官權貴本身擁有多項物業。

上周五(15 日)多個官媒刊登習近平要推動「共同富裕」的談話稿,當中提到「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一時間房地產稅似乎很快「殺到埋身」。

簡單來說,房地產稅是每年按房產價值徵稅,既是地方稅也屬財產稅,有房產就要交,沒有房產不用交,有房產而沒收入,都要交。一旦實施,最直接效果是樓價跌,原意是遏止樓市炒風,減輕中產家庭置業的財務負擔,亦配合了習近平要達到「房住不炒」及分配財產(三次分配)的理念。

部分城市如上海、重慶早在 2011 年已成為房地產稅改革試點。《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今年稍早時,習近平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大規模推動房地產稅,但在中共高層辯論時,黨內精英及官員的反應卻幾乎是一面倒負面。報道指,自今年春季收集意見以來,黨內爭議不斷,很多官員都指一旦開徵,誓必重挫樓價,拖累消費,將嚴重損害經濟。部分退休黨員表明反對,稱自己無力負擔新稅:「很多人,包括黨員都擁有一個以上物業,房地產稅提案已成為潛在社會穩定問題。」一些地方官員則擔心地產商會要求土地大劈價,到頭來有損地方賣地收入。

報道指,中共內部就房地產稅的激辯,反映習近平在推動種種政策的同時,亦往往招來風險 — 既引發民眾不滿,黨內異議亦增加。

消息人士指,韓正已向習近平建議,把原定於大約 30 個城市開徵房地產稅的計劃,縮減至 10 個城市左右,上海、重慶、深圳、杭州、海南等榜上有名。至於稅率及是否有寬減措施則仍未有定案,具體細節預期要到 2025 年才有望落實。

另外,韓正又重提政府補貼住房,即是由國營企業建設保障房。1990 年代末,中國的房屋改革方向是「住房雙軌制」,即一邊是保障房,另一邊則走市場化道路,後來卻愈來愈傾向市場化。原國家房改課題組長、中房集團公司前董事長孟曉蘇上月撰文,主張推動「住房雙軌制」,稱「如果住房保障軌重由央企國企主導,我們建保障房就不是光喊,而是有實行的力量,這樣就可以使政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