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製圖

平日在媒體聽得最多的外籍家務工新聞,要不非常負面甚至污名化,例如利用法律漏洞鑽空子「跳工」、偷竊僱主財物等;要不就是極度煽情,包括遭僱主嚴重虐待、或者工作環境極度惡劣。然而在這些兩極化描述之間,她們的「移工」生涯能獲忠實反映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認識、理解她們遭受的壓逼呢?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於今年 8 月初舉辦了【同理.行 — 多元社群人權體驗日】,外籍家務工小組在上午的外展體驗環節中,前往九龍公園與她們進行訪談,聆聽外籍家務工親述她們的故事,探討背後被忽略的人權問題之餘,更將平日對他們的印象碎片,拼湊更完整的圖像。 

參加者與外籍家務工進行訪問。

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有部份參與者在小時候,家人曾經聘請外籍家務工照顧起居飮食;但是基於當時年紀太小、加上那種難以言說的文化隔閡,對那位住在家中的「陌生人」未有深入了解或認識;但透過是次和外籍家務工的對談,讓這些已成長至少年的參加者,更立體地認識外籍家務工:單是如何利用一星期唯一的假期已經很多元化;你以為她們只會在街上聊天聚餐?其實她們的生活比你想像中的多姿多彩,例如會組隊練習空手道、跆拳道、拳擊體能訓練、搞化妝班……經過詳細傾談和觀察,參加者更能認識外籍家務工每一個人,作為每一個獨立個體的不同面貌、個性、特質 ,就正如社會中的所有人一樣 — 而並非在大眾眼中普遍呈現的,只有單一面貌的刻板形象。 

在對談過程中,我們接觸的外籍家務工剛好與僱主及其家人的關係和睦,部分甚至獲僱主相邀同檯吃飯,相處頗為融洽;個人空間方面也尚算足夠,有自己的床和房間休息。然而,在和諧關係的糖衣之下,其實潛藏著僱傭關係的權力不平等;其中一名外籍家務工表示,她的工作時間由早上 6 時至晚上 10 時,另一名的工作時間則隨著僱主家中的嬰兒的作息時間而定,即每星期連續工作六天,每天近 16 小時。她在講述這樣的工作量時,語調就如和平時和朋友聊天一樣輕鬆平和,似乎渾然不覺辛勞或委屈;可見,長工時已是家務工的常態;當社會對長工時表示關注,要提倡合理休息時間時,外籍家務工的合理工時,是否亦值得我們關注呢? 

參加者與外籍家務工進行訪問後合照。

外籍家務工、僱主權力不平等 

在下午的分享環節,我們有幸邀請到來自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FADWU)的 Peggy 和 Union of United Domestic Workers 工會的 Hermawati 成員進行「真人圖書館」的活動。Hermawati 是一名來自印尼的外籍家務工,她曾經歷過被僱主家中的長者無理虐打、強迫她包辦照顧動物、洗車等合約以外的工作,還要忍受僱主的脾氣。在與僱主溝通無果後,她被迫終止合約。雖然受到僱主如此對待,但她為了不讓僱主被列入黑名單,她最終也決定不向入境處告知受虐打的情況下中斷合約。FADWU 亦曾接觸到一些個案,入境處會因為家務工一年內轉換兩次僱主而指她們「跳工」(job hopping),並以此為由不批出工作簽證,逼使她們最終被遣返回鄉。 

在 Hermawati 等待新的僱主時,她幸運地獲中介公司安排居住在宿舍。平日在媒體上惡名昭彰的中介公司,這次難得擔任起保護者的角色,為她提供食宿,Hermawati 對此感激不盡。 她的分享亦令參加者了解到,中介公司其實可以是外籍家務工強大的後盾,如果法制完善是可以好好擔當僱主和家務工的橋樑角色。但因為缺乏規範和監管,中介公司如何對待家務工,就只能取決於個別經營者的善心;可惜的是具善心的經營者為數不多,而且不少中介公司會濫收比法例高出十倍的服務費和訓練費,令外籍家務工未開始工作便已負債累累,遑論在她們在遇到問題時伸出援手。 

Hermawati 在「真人圖書館」環節與參加者分享她的故事。 

異地孤身 易遭社會忽視 

外籍家務工與僱主之間的權力不平等,其實亦源於外籍家務工缺乏求助的途徑,與及相對缺乏對家務工權益的認知和資訊。從訪問中,我們得知不少外籍家務工對香港現存的外籍家務工工會和幫助她們的機構並不熟悉,令她們遇到被僱主虐待、拖欠人工、強制勞動等問題時求助無門。另外,即使工作超出合理範圍,她們未必意識到這是有問題的,或許會認為是她們作為外籍家務工的責任,加上現時訴訟機制繁複而且極為耗時,最終選擇逆來順受而不會主動捍衛自己的權利。試想像孤身一人在異地寄居在僱主家中,要獲得反抗的勇氣和力量談何容易? 

在一整天的體驗後,參加者在最後的討論環節就不同持份者的責任提出了不少意見,例如中介公司應為外籍家務工提供更多支援,而非只有少數幸運者能遇到好的中介公司;僱主當然應多關心外籍家務工的感受,在爭執發生時先了解背後原因;但同時當局也應該有更多針對僱主的規範和知識灌輸。最後,我們應鼓勵加強對外籍家務工的權益教育,並且協助他們建立連結,例如組成工會或互助小組,通過姊妹間互相鼓勵,從而獲得勇氣和支持敢於發聲,向僱主和中介反映問題。 

外籍家務工離鄉別井前來香港工作,儘管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她們除了是替我們處理日常家務的傭工,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 她們和我們一樣會在假日時和朋友聚會,有自己的娛樂和興趣,要每天努力工作賺錢養家……而正正是因為隱藏在日常生活細節中的不公難以被發現,才導致她們的人權問題被社會忽視。我們能做的,是給予她們平等的對待,以及她們生而為人應得的尊重。  

參加者參觀南亞超市後品嚐南亞特色飲品。 

 

原刊於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