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為賦新詞強說愁,青春與衰老的呼應
少年時,總希望快高長大,不必依賴別人,期望早熟得受到讚許,成年前先偷喝酒抽煙。天空海闊任我行,怎麼到頭來又隨着大隊走?頑童大了沒那麼笨,皆因我們懂得苦瓜的滋味。
成長之痛乃必經過程,辛棄疾名詞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道出千古以來的艱澀。鄧麗君唱,「卻道天涼好個秋」,街知巷聞,大抵是除青玉案,辛詞最為人熟悉之作。
稼軒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詞題目為「書博山道中壁」,書壁者,乃中國古典文學常態,即在牆壁書寫句子。今人會在景點刻到此一遊,古人則寫詩詞,所不同者,大文學家增添美感,自成風景。
辛棄疾寫醜奴兒,人到中年,隱居帶湖,磨盡風波,不受重用,遊山玩水打發時間。到了博山望遠,憶起少年登樓望遠的理想,今昔之感,觸發詞人內心,即席書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上半片引出主題,「愁」字全詞連用三次。古典文學,多忌重複用字,唯文無定法,稼軒打破常規, 空間、意義的來回返復,加強了愁緒的重量,呼應對比,可堪細味。
「少年不識愁滋味」,必須和中年對照。後生時未必沒有哀思,唯與後來,太淺薄。少年即使過得困苦,但總有改變一切的志氣,世界充滿可能性,有各種想像,朝氣蓬勃。
辛棄疾眼看金人吞噬北方,國破家亡之恨,以前尚覺,能以一人之力,對抗全世界。就如我們即使家境貧困,學業不順,還有青春,還有時間,一切尚能奮鬥,故尚不識真愁。
「愛上層樓」的重複,像隨詞人一步又一步登上高樓,心懷大志望至遠方,今天的我沒有極限。即使不歌唱,心中吶喊,等我來征服世界吧!那種愁是強自為之,只是用作抒發豪情壯志。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下半片全是呼應、比較,「而今識盡愁滋味」,人到中年,歷經滄桑,真正懂得了愁,種種形態、味道,都如數家珍,一一識盡。
欲說還休之句,最堪玩味,說者必有聽者,不妨推想這位對象,正是強說愁的少年。彷彿時空穿梭:唉,我有幾句話要你知道,所謂的愁,絕對不是如此簡單、輕鬆……
正如我們都曾想像,如果看見昔日的自己,六合彩號碼之外,要如何訴說人生體悟?沒有生離死別的經歷,單靠言詞,說不了。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千言萬語在心中。
故此,「卻道天涼好個秋」,不可說就不說吧。少年尚能強說,如今卻知,成敗自有際遇。天氣真涼,好一個秋天,時間又是依然流逝。如今識盡愁,輕描淡寫一句,餘韻無窮。
生命不是靜態對比,也非二分正確、錯誤,由今知昔,由此到彼,情見理,理含情。古典詩詞多以抒情為主,理趣之作少見,辛棄疾此作,淺白易懂,體悟中盡見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