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早前公布, 9 月至 10 月中的 40 日內,錄得 79 宗侵入性乙型鏈球菌(下稱乙鏈)感染個案,醫管局表示,當中 7 人死亡。綜合衞生防護中心和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的數據,個案中涉及一個至少 32 人的群組爆發,他們的基因排序均屬於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 283(ST283),感染源頭相同。所有個案中,有人任職廚師、兼職魚販和外傭,亦有個案吃生滾粥、魚腩粥後感染。何栢良敦促政府盡快溯源,截斷源頭,否則難避免更多人受感染。

中心發表的《傳染病直擊特刊》指出,32 名群組患者分別為 14 男 18 女,年齡介乎 31 歲至 87 歲,居於不同地區。初步資料顯示,一半個案均表示曾處理淡水魚,包括鯇魚, 大魚和烏頭,2 人為食肆廚師、1人為兼職魚販,部分人報稱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有傷口。臨床資料顯示,他們的主要病徵包括敗血病、化膿性關節炎、腦膜炎和蜂窩組織炎。中心表示,在接獲通報時,根據醫管局資料,該 32 人中 2 人已離世,死因未能確定與感染有關,其中 10 人則已出院。

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淡水魚傳播乙型鏈球菌個案,9 月至今,已有 79 宗,7 人死亡。

全部 79 宗個案中, 32 宗群組爆發患者的基因排序屬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 283(ST283),與部分個案曾到訪的街市環境樣本和魚樣本的基因排序脗合,另外 27 宗的血清型或序列型與群組患者不同,餘下有 20 宗個案基因序列分析未有結果。

中心:或因患者處理生魚時有傷口

中心認為,病人感染可能與處理未經烹煮的淡水魚時,手部帶有傷口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有關,已通知食環署及漁護署有關事宜,食環署已於相關街市徹底清潔及消毒,漁護署會在淡水魚批發市場採集更多魚樣本,協助確定本地養殖魚的情況。衛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部分病人曾經到訪荃灣楊屋道街市及元朗「雞地佳得香港實業有限公司」,有人曾接觸淡水魚,包括鯇魚。

近期感染乙型鏈球菌個案中,患者分別曾接觸鯇魚、大魚及烏頭。

何栢良昨日(20 日)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形容情况「相當不尋常」,據他所知,部分患者拼發腦膜炎及心瓣感染。他提到有人任職廚師,懷疑是劏魚、清潔生的魚時感染,本身無長期病患,亦產生嚴重病徵。亦有患者是外傭,有些個案則是吃生滾粥、魚腩粥後感染。

他指,衞生防護中心應從上游溯源,截斷源頭,否則難以避免有更多人受感染,若發現受污染淡水魚集中來自數個供應商,應截停有關批次進入街市。即使未找到源頭也應主動出擊,每周在進口層面和街市檢驗有關細菌。他又建議政府公布曾吃生滾粥、任職高風險職業患者的數目,因「繼續有人沒徹底煮熟(食物),風險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