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帶路提供圖片

【文:Cherie】

以往,我們稱之為藝術品的物件,往往帶給人的印象,都是僅存於藝術館的白盒子(White Cube)中,白茫茫的牆身和天花,大概是不想觀者被其他因素影響其詮釋作品的方法。不過,近年各地都開始對公共藝術(Public Art)有不同的討論,藝術作品開始跳出藝術館的四面牆壁,走上街頭,展示於公眾眼前,不再受限於昂貴的門票、社會階級、藝術館的高檔次禮儀等。有人認為這次訴諸權力的行動,令藝術變得貼地,套用迪士尼彼思動畫電影《五星級大鼠》的名台詞解釋,就是「人人可做廚」。

公共藝術的接觸面廣泛,因此公共性、藝術性以及在地性都是被受關注的重要元素。公共藝術存在的空間有很高的變數,因為周遭的環境每天也在變:天氣的差異、受眾不同、周圍所進行的活動有別……但這都是公共藝術品有趣的地方,就是所有人也有機會共同創作,甚至成為該藝術品的一部份。

以屯門河旁欄杆上的藝術品為例,本地團體「耳製涼房」設計了各樣的雕塑品,命名該系列為《屯門無限傳說》,並以屯門人的生活作為創作藍本,如住該區的人喜歡說自己的代步方式是騎牛,以及屯門公路塞車的日常等,這些都是屯門人共同面對而有共鳴的事情,於是吸引不少屯門街坊前往觀看,找出自己社區獨有元素的「小彩蛋」。

另一邊廂,逸東邨藝術徑也是香港著名的大型公共藝術,由政府邀請本地藝術家,就東涌的歷史與社會風俗設計一共 26 件藝術品,是政府首次於公共屋邨加入藝術元素。然而,對於逸東邨的居民來說,這些藝術品真的能反映他們的故事嗎?

舉個例子︰祿逸樓旁的〈昨日的今天 — 和諧〉是有一隻牛、數隻鴨的雕塑品,由藝術家李展輝設計,據他表示,有位東涌的老朋友吿訴他,該區居民主要從事漁農業,因此他在雕塑中加入代表漁農業的牛和鴨;同時,東涌的自然環境非常豐富,所以他覺得兩種動物的和諧相處可以提醒大家和諧、互信的重要性。可是,於我而言,首次看到這「別具深意」的牛,只想起美國華爾街上的金牛,更曾聽朋友笑言,這是對股市的祝福嗎?環視四周,「金牛」身處較空曠的地方,附近沒有可供市民休息、停留的椅子,而且經過的人流較少。若所有人都只是路過,不會停留,更不會彼此交流,又何來感受「和諧、互信的重要性」?

有位逸東的居民指那「金牛」只是與朋友約會的等候點,僅此而已,他們亦從未深究其存在的原因。或許,這條藝術徑的存在意義,都是「僅此而已」。

 

原刊於街坊帶路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