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制度檢討工作,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督導部門進行

《星島日報》今日頭版報道,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督導下,部門已完成檢討法律援助制度,建議推出三大「改革方向」,其中一項最大的改動,針對有關刑事案件,法援署不准許法援申請人自選律師代表,改由署方指派,並在民事案件、司法覆核案件庭方面,會建議限制大狀會每可接下的案件。

行政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今早在商台指出,「應該一直係咁樣。」湯家驊指出,法緩制度原意不是讓某些大狀「壟斷」法援案件,不幸的是 2019 社會事件案件,案中被告只選擇某一些大狀、律師。

湯家驊:制度原意不是讓某些大狀「壟斷」案件

他又相信大狀、律師專業,不會受政治立場受影響。湯家驊指出,如果有人被人懷疑不中立處理,法援制度應該不應選用那些大狀。

政府進行檢討法援制度工作,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督導。《星島》報道指出,經過三個月後,已完成檢討,政府有意批出三個改革方向:第一,針對刑事案,法援署不准許法援申請人自選律師代表,改由署方指派;第二,在民事案件方面,大律師每年整體可接下涉法援的案件,由最多 20 宗減至 15 宗,事務律師則由 35 宗減至 30 宗,當中涉司法覆核案件,大律師每年可接下最多 3 宗相關案件,事務律師則最多 5 宗;以及第三公開更多涉法援案件數據資料。

湯家驊歡迎,公開更多法援案件資料,減低公眾對法緩制度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