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製圖

「香港加油」也成為禁忌用語的時代,可記得九七前的調景嶺山頭曾經鐫刻有「蔣總統萬歲」和「中華民國萬歲」的大字,可以在飛機上看得見?這次我花了點功夫重索國民黨人在調景嶺的日子,順道為這十一隻大字定位。從歷史高空圖片所見,「蔣總統萬歲」可確定鐫刻在今天善明邨以南,景澳路對上的山坡;「中華民國萬歲」的位置較難確定,我傾向相信應鐫刻在今天彩明苑對上的茅湖山上。

維基圖片,估計拍攝於八十年代

事先聲明,以下純粹是歷史考究,不是政治宣傳。台灣都轉型正義了,還蔣甚麼總統萬甚麼歲。

回說國共內戰後期,不少國軍老兵及眷屬未能趕及撤退到台灣,紛紛來到香港。他們初時居於摩星嶺一帶,後來港英政府為免衝突,把他們遷到當時相當荒蕪的調景嶺。居民為表達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擁護,也就在附近的山上刻上大字。在台灣文化部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可找到山嶺上「蔣總統萬歲」和「中華民國萬歲」的照片。照片日期為民國四十六年,即一九五七年。

照片來源:地政總署測繪處

我查看國共內戰前後調景嶺一帶的高空圖片,一九四五年的那張是一片荒蕪,唯一的人為地貌只有圖中左下角(實為東北方)的倫尼麵粉廠原址。現在調景嶺英文別稱 Rennie’s Mill,當中的 Rennie 就是倫尼。後來傳聞倫尼吊頸自殺而死,這兒便被稱為「吊頸嶺」。到了國民黨人前來,港府救濟局局長改稱「調景嶺」,喻意「調整景況」。

維基圖片 Dezzawong http://www.gakei.com CC BY-SA 3.0

在一九五六年的高空圖片當中,可見當時的調景嶺在數年間已甚有規模。在圖片上方(實為南方),可見山嶺上有五個淺色方型的地貌,剛好和台灣文化局圖片中「蔣總統萬歲」的位置一樣。至於「中華民國萬歲」的位置,在圖片中找到數個可能的地貌,但未能確認。但從文化局圖片的山勢推斷,所在位置應為茅湖山。有朋友問過當年的調景嶺居民,也同意位置應為茅湖山。

1963 年

上圖來自一九六三年,圖中下方山脈上清楚見到一串五個較淺色的方形地貌,就是「蔣總統萬歲」五字。圖中可見整個調景嶺平房區已甚有規模,亦已有山路通往市區。

1986 年

來到一九八六年,調景嶺南方山嶺上五個百點只剩下四個清晰可見,第五個則貼在一條修建中公路的護土坡上,這條路就是日後的景澳路。在調景嶺港灣的東南則可見一大型廠房建築,為紹榮鋼鐵廠,已於一九九七年遷走,所在地為今天的維景灣畔。

2000 年

隨著一九九七迫近,調景嶺這個「小台灣」當然也留不下來。一九九六年七月,最後一面清天白日滿地紅旗降下,平房區被拆卸,海灣被填平,成為未來將軍澳新市鎮的一部分。當地居民不少被安置到新市鎮的厚德邨。

來到二零零零年,調景嶺已變成一個大工地,彩明苑已在建設當中,健明邨和都會駅一帶的路網則開始成形,地鐵將軍澳線的工地亦清晰可見,原鋼鐵廠的位置正在興建維景灣畔。至於山嶺上的各點淺色地貌,則已接近不能辨認。

為方便對比,我特別把上面三張圖「蔣總統萬歲」五字的位置放大並排。一九六三年那張最清楚,其中「萬」字更可清楚讀到。一九八六年那張因為解像度關係,不是那麼清楚。到了二零零零年,則明顯已見到首四字已漸漸煙沒在林木當中,最後的「歲」字則應在景澳路的斜坡護土工程中被削去。

最後,來到二零二零年,整個調景嶺已面目全非。當初那五隻字的痕跡,連找也找不到了。

說回調景嶺本身,我一直很好奇本來調景嶺港灣的具體位置為何。我把今天的地圖蓋在一九六三年的高空圖片上面,可見今天彩明商場、知專,和都會駅的十字路口,就是當初港灣的位置。

又或我們可以用二零二零年的高空圖片,配上過去的海岸線,可清楚辨認填海而來的部分。

現在的調景嶺已幾乎找不到往日的痕跡。不過房委會興建健明邨(圖中左上方的屋邨)時,刻意加入不少呼應歷史的元素。例如邨中的鐘樓是仿照往日平房區的鋅鐵皮物料設計,鐘樓後面的水池則放置了原調景嶺碼頭四個石躉,還有金屬鐫字的牌文介紹調景嶺歷史。不過有關國民黨人的一段已明顯生銹,牌文已接近不能辨認。有機會路過調景嶺的讀者,不妨過來參觀。

至於山上的那五隻大字,今天已完全埋藏在密林當中。安全起見,勸大家不要實地去找了,就留在香港人的記憶當中吧。

 

原刊於作者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