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來源:Timothy Eberly @ Unsplash

國安法影響之下,電影檢查制度紅線模糊不清,創作人無所適從,製作陷於困境。電檢處近期到底搞邊科?這要由歷史講起,細說從頭。

話說港英政府年代,已設立電影檢查制度,凡影片過份血腥暴力,一律刪剪。戲院佬及製片人搞電影搵兩餐而已,亦配合政府政策,剪咪剪囉。當年嘅鹹片及打打殺殺電影,甚少搞到要禁映,因為片商任由電檢處大刀闊斧剪走不合格之鏡頭,所以最終影片或許體無全膚,但一定過關准許放映。

唯一例外,是影片涉及政治,政府就唔刪剪,直接頒下「禁映令」,理由是「損害鄰近地區關係」。當年影片被禁映,影片公司有多種做法,一是求電檢處刪走不過檢內容,甚至更改戲名。總之跪低,你話乜就乜,唔得剪到得,最後影片「半身不遂」上畫。例子有龍剛導演之《昨天今天明天》(1970 年公映)。此片原名《瘟疫》,影片大膽前衛,借香港爆發疫症,社會大亂之內容,講人性及恐懼,然而電影被左派輿論批評,指其影射六七暴動。最終電檢左一刀右一刀,刪剪後只餘 72 分鐘上映,戲名被要求更改,最終名為《昨天今天明天》上映。

第二種被禁映後的做法,是製作人自己估下衰乜嘢,自行刪走部份內容,改劇本補拍再送檢。例子有八十年代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原版本講述工廠妹林珍奇,威脅三名中學生(區瑞強、龍天生、車保羅)一起進行反社會行為,四周放炸彈。電影內容明顯影射六七暴動,故被禁映。監製陳家蓀及導演徐克不甘心,於是改劇本及補戲,刪除片中四人之反社會行為,以及結局數個含隱喻之鏡頭(黑白定格六七暴動及小童在公屋拋下血色水袋)。刪改版重新送檢,獲通過放行。

《第一類型危險》海外賣埠,因不受電檢處管理,故歐洲曾賣出原裝版。目前這版本有人上載了去 YouTube,大家有興趣可看看。

第三種對策,是影片被禁映後,電影商包頂頸不刪改片子。之後,每隔一段日子再送檢,唔得又放回貨倉,一年半載後又送檢。這情況,是因世界政局變幻莫測,政治環境年年不同,今天中英矛盾,明天又 friend 過打 band,追上政治形勢,所以影片本年有問題,明年卻可以是政治正確。所謂官字兩個口,電影公司多花幾回檢查費,有心唔肯遲,終歸有日龍穿鳳。最佳例子是《皇天后土》及《假如我是真的》,多次送檢不獲通過。1987 年,兩片忽然順利過檢。原因,哈哈,你懂的。

另一單更諷刺嘅嘢,是唐書璿導演的《再見中國》,74 年送檢被禁映,屬港英時代首部政治禁片。其後,87 年解禁,正式在戲院公映。2017 年,特區政府屬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直頭自己主辦,在電影資料館公開大鑼大鼓放映此「曾經禁映的片子」,更設映後談。

電檢處存在久遠。1972 年,港英政府新聞處成立獨立部門,名「電影電視管理處」,處理影視檢查。此部門於 77 年,改名為「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2012 年,部門被特區政府解散。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另行設立「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處理電檢事宜。香港電影業界,則唔理電檢部門名字改來改去,總之一直稱之為「電檢處」。

港英政府又好,特區政府又好,都話自己重視民意,所以一直以來,電檢處設有公眾人士組成的「電影檢查顧問小組」,為剪片提供意見。

任何人士均可申請成為「電影檢查顧問小組」成員,至於電檢處揀唔揀你,則是另一回事。小組成員會定期被召集,免費看神秘電影(送檢影片,放映前不會知道睇乜東東)。之後填寫報告,什麼鏡頭過度血腥鹹濕,那場兒童不宜,邊度邊度要刪剪,什麼片要禁映……至於電檢官員是否接受意見,則不詳。

香港電影三級制在 1988 年開始實施,依電影適合觀眾年齡分為三級,取代以前兩級,即「兒童不宜」及「闔家歡」。87 年政府有意推行電影三級制之初,戲院佬曾大力反對,主要原因並非影片分級後影響收入,因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影片被列為「第三級」並非壞事,懂得宣傳技倆,分分鐘發達。最經典例子為佐敦大華院綫 87 年首輪上映日本鹹片《東瀛禁宮秘史》,票房大收三百多萬。電影三級制通過及實施後,片商將片子重檢並作二輪公映,片名加咗三級兩個字,改為《三級東瀛禁宮秘史》。其實首輪公映版及三級版並無分別,但院綫大鑼大鼓宣傳,鹹蟲觀眾被誤導,以為三級版加咗料,結果二輪收入達一百多萬,成為當年電影票房神話之一。

那當初政府有意推行電影三級制,戲院佬為何大力反對?原因是法例中講到,如有 18 歲以下人士入咗場睇三級片,咁就告戲院,有關人等全部罰款留案底。最大鑊是法例冇講明責任是戲院老細、司理、帶位還是售票員,所以人人自危,全世界呱呱叫。當年戲院有午夜場,三山五嶽入馬出沒,大佬帶埋班細路入場,守門口個帶位敢唔敢查人身份証?誰人有權執法?

戲院商會為此事開會,內部意見多多。實施三級制,某些戲院如佐敦快樂,當然冇有怕。因為司理為戲院大王太子陳頭馬傅生。佢天生橫眉竪目,聲如洪鐘,一副「生人勿近」樣子,區內誰不俾面。看官,舊時開場前,戲院門口小販雲集,各路好漢售賣各式美食,牛雜佬剪兩嘢又話「借廁所用下」,魚蛋佬又話屎急通融下,有傅生坐鎮,一律冇情講。午夜場惡爺想睇霸王戲,佢又搞掂。所以三級制唔俾學生哥入場,對於快樂戲院來說,濕濕碎。但某些戲院冇咁把炮,自然大力反對政府政策。

於是乎業界推舉洲立院綫黎筱娉及大華院綫黎幸麟、電影人林旭華及 Tony 舒作為代表,去中環立法局講耶穌,議員李鵬飛及張人龍等聽取意見及接收請願信。之後,政府當然「民意接受,政策照舊」。於是乎於 88 年正式推行電影三級制。

戲院佬冇符之下,便由公會出錢,製作了一宣傳片。大意是「本片為三級電影,如入場人士未滿 18 歲請即離開。如觀眾未滿 18 歲觀看此片而引致戲院相關人士被政府檢控,將循民事向該觀眾追討一切損失……」。此宣傳片由 1988 年起,沿用至今。法例通過後,根據資料,似乎亦從未有電影佬被檢控過。

第一套被列為第三級別上映的是《黑太陽 731》,牟敦芾導演,血腥殘忍,票房大收。除了暴力及色情之外,影片有粗口亦可列為三級,如《志明與春嬌》,就是因為對白滿是三字經,所以也列為三級。

2015 年《十年》上映,左派輿論批評此片,再起風波。電影雖未被禁映,但挑起了政府的關注,之後收緊電檢尺度。

《十年》屬小本獨立製作,五部短片合成,包括《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及《本地蛋》。五個寓言故事,表達港人對逐漸失去自由,溫水煑蛙之憂慮。由於題材涉及政治,故主流院線除百老匯電影中心外,甚少戲院上映。之後左派忽然發炮,平地一聲雷,《十年》被關注,輿論文章多不勝數,最後一票難求。其後,戲院佬見錢開眼,於是其他院線加入放映。最後,製片人又搞社區放映及發行鐳射光碟。

《十年》順利上映,更在爭議聲中獲頒金像獎最佳電影。然而,卻引來看不見的審查及看不見的紅線降臨。

2019 年發生反送中運動,催生了兩套紀錄片《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兩片是剪輯一大堆人拍攝的新聞紀錄而成,內容沒有加鹽加醋。由於不是個人的作品,故也沒有作者觀點。此外,片中所有的影射,電視新聞全部廣播過。不同的,或許只是現場電視台記者站在 A 位置,而紀錄片攝影師站在 B 位置,拍攝角度不同而已。所以,如果看過兩片的話,那只是重溫一大堆新聞紀錄,沒有任何新料在其中。

《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是送檢正式通過,曾經放映。《理大圍城》更被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選為最佳電影。之後兩片被過度關注,左派輿論出手,於是所有放映活動取消,搞手影意志成了代罪羊。目前,兩片是「永不超生」,成了禁片。

此事之餘波,是簽發兩片准映証的首席娛樂事務主任張詠廉被調職。之後,她以個人理由辭職。

電檢紅線模稜兩可,如果你係負責官員,點搞才保住烏紗?喂,打工搵兩餐啫,故最好沒有電影製作,沒片送檢。唔做唔錯,行行企企,平平安安又一天。一旦有片送檢,頭痕了,所以乜都唔得,乜都禁禁禁。

今年鮮浪潮短片《執屋》,就係在咁嘅環境下,無法取得准映証。此片我沒有看過,內容不予置評。但電檢處連《執屋》片名也不批准,堅持一定要改名,令人搲爆頭。「執屋」二字到底犯了什麼忌諱?

國安法通過後,一些電影製作只好另求發展,數部長片及短片(什麽電影?你懂的)唔想麻煩電檢處,以免連累人家豉椒炒魷,於是乎放棄在港上映,不送檢。但係咁搞法,左派一樣唔放過,大大力批評。

或許未來,拍攝電影本身就是罪。不送檢及送檢,同樣被批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