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是最後一位承受此傷痛之人」

死者丈夫鍾德寧在死因研訊尾聲,由衷的道出這句心底話。也許,只有他明白,5 年來走過的路,面對喪妻之痛,何等痛苦。

他的太太於 2016 年懷孕 38 周時,因胎心一度異常,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決定,使用催生素及「真空吸引術」為她催生,惟誕下女兒後因羊水栓塞不治。陪審團今(29 日) 裁定死者「死於不幸」,認為羊水栓塞是由催生方式引致。死因裁判官在庭上安慰鍾,希望他能放下事件,同時多跟女兒談及媽媽的事,讓她明白母親的偉大。(另見報道)

鍾德寧在庭外表示,對結果感到釋懷,感謝各方的協助讓他看見曙光。他又說,周日會去拜祭妻子,跟她說已經討回公道,事實並非如醫院當初所說,「完全係兩回事」!

至於會否對醫院有進一步法律行動,他稱會留待與律師團隊研究。

一度感事件沒曙光

鍾德寧於 2012 至 13 年間,結識太太梁金笑(終年 33 歲),兩人於 2015 年結為夫婦。妻子翌年意外懷孕,本是喜事,卻最終令兩人陰陽相隔。鍾德寧說,事件發生後,院方從沒有非常清楚交代事情。他心有不甘,不希望妻子死得不明不白,於是決定追尋真相。

鍾德寧坦言,起初感到「無曙光、好黑暗」,覺得家屬在醫療事故要討回公道,處於「絕對劣勢」,單單找專家撰寫報告已經很難;相反,醫管局猶如有「輾壓式」的資源去處理。鍾德寧哽咽道:「我唔需要你評論啱定錯,你係咪至少資料上要披露多啲?呢幾年時間,我尤其是頭嗰半年,為咗老婆件事,我又要照顧我個女,又要四圍搵人幫手,我其實好辛苦。」

最終,死因庭決定就事件展開研訊,一年多後家屬亦取得一份血液科專科醫生的報告,讓他開始看到「光明」。聆訊原於 2019 年展開,惟家屬未能如期取得專家報告、隨後又遇上疫情,令聆訊延至上周才開庭。

庭上證供證醫方解釋非事實全部

經過 7 日聆訊, 14 位證人先後作供,鍾德寧認為庭上的證供,證明當年院方的報告「並非事實全部」、「資料好唔完整」,亦令他確信事發時有醫療失誤。

鍾德寧舉例指,院方當時只稱面對羊水栓塞,治療方法只有不斷止血,或作輸血及輸液等「支援性治療」。但從專家供詞得知,原來有其他方法,例如「心肺治療」等。

女兒曾說「好想見媽媽」

苦等 5 年,終於討回公道,但鍾坦言仍留下不少遺憾,說到這裡,抽泣了片刻。他慨嘆,從不知道妻子到底有沒有抱過女兒,甚至看到女兒一眼;妻子臨終前,他們倆也未定好女兒的名字;而最終決定,妻子也沒法得知。

5 歲女兒從未目睹母親一眼,鍾德寧說,他很早便向女兒解釋「母親已上了天堂」,希望女兒能夠及早適應。但他記起有一次,當他正在哄女兒睡覺時,女兒突然說了一句:「好想見媽媽。」說到此時,鍾德寧終守不着淚水,失聲痛哭。

鍾德寧最後引用自己在庭上的發言,希望其他人不用再經歷如此傷痛,同時冀醫院及相關部門別再待不幸事件發生後才補救。

「我作為太太的丈夫又是女兒的父親,當女兒出生的時候就是太太過身之時,這份悲痛是無法用文字和言語表達。太太過身後,曾經有大概兩年的時間,我的情緒崩潰,每日只懂抱著女兒哭泣。因為經歷過這種慘痛,所以明白到產婦死亡對一個家庭來說,都具有毀滅性的打擊,我希望我是最後一位承受此傷痛之人。」

彭鴻昌:冀醫院別以「防衞」態度處理事故

一直跟進事件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聆訊反映整個醫療體制有改善空間,希望醫管局能落實陪審團的建議,同時冀醫管局轄下所有醫院,以至其他私家醫院引以為鑑,重新檢視醫院使用催生素、真空吸引術的指引、留意懷孕產子後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彭鴻昌強調,並非想透過法庭程序公審醫院,但希望醫院不要再採取「防衞式」態度處理醫療事故,「此點比起個別醫院會否向事故道歉更加重要」。

醫管局表示,已得悉裁決並向死者家屬致最深切慰問,強調孕婦分娩後死亡在公立醫院十分罕見,相關醫院非常關注今次事件,向醫管局呈報後,已按程序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作檢視,及落實委員會的建議,包括定期安排模擬訓練、加強應變能力及跨部門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