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淺田家!》劇照

【文:pm7290】

無法想像,當一位攝影師身處災區,竟然可以壓抑住舉起照相機的本能衝動。却以超乎尋常的堅定態度,在寒冷的天氣中,將一批批由頹垣敗瓦中清理出來、滿布泥漿沙石的照片逐一洗滌乾淨,還其本來面目。也許,這就是「如果這輩子只能夠再拍一張照片」的終極覺悟吧!

真人真事改編的《淺田家!》,男主角政志憑着一系列家庭照片,贏得了第 34 屆木村伊兵衛賞。以此作為起點,這位曾經每日蟄伏在柏青哥店內浪擲光陰,失去人生方向的頹廢賭徒,展開了全職家庭攝影師的生涯。

由二宮和也扮演的淺田政志,對鏡頭下的攝影對象,有着一種近乎宗教信仰般的虔敬與執着。在沒有嘗試了解過照片主角「真實」心境前,他是不會隨隨便便,草率按下快門的。即使他鏡頭下的所有全家福照片,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一種加工製成品。

羅蘭巴特相信,攝影是具有呈現無藝術特質的真相和意外細節的能力。而這些真相和細節,能夠概括出我們的個性。至於巴特本人,是那種一旦被鏡頭盯緊,就會渾身上下不對勁,無法把「自己」表現出來的人。不過,這會引發出另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你』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呢?」

觀看照片的第三者,僅憑那可能是千分之一秒快門凝固的「曾經存在過」的一瞬,究竟又可以有多了解真實的相中人呢?或者換一個說法,「我自認為的形象,以至於我想別人看到的形象。」是否真的存在過呢?對此,「我」又有多少認識呢?

修讀攝影的政志,想必也曾閱讀過巴特的《明室攝影札記》。顯然,政志努力以他特別的「前製」做法,試圖去掉「被攝者」的自覺,從而捕捉住他們較接近真實的面相。這是他作為一名專業攝影師的信念與堅持。透過進入「被攝者」的世界,他看到了別人的夢想與幸福。一顆同理心,最終讓他明白到該如何恰切地,撫慰另一顆因天災失怙的稚弱心靈。

近期在港上映的三齣日本電影,從《電影之神》、《假面之夜》到《淺田家!》,個人最喜歡中野量太執導的這一套。欣賞的時候,更意外發現二宮和也某些角度,原來跟早年的張達明有幾分相似。至於另一位日本年輕影帝菅田將暉,在電影下半部客串登場,表現亦恰如其分,平實內歛中展現功力。

淺田政志的作品,數年前曾來港展覽。當中的「黑道家族」與「消防員家族」確實相當搞鬼,至今仍歷歷可見。

 

作者自我簡介:如果平均每星期上戲院一次的話,在大銀幕觀看過的影片大約有二千多部。

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