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五億,難免樹敵若干。」

十一年前,電影《社交網絡》一句口號總結 Facebook 誕生以來極具爭議的角色。十一年後,儘管其母公司都更名爲 Meta 準備開拓浩瀚虛擬「元宇宙」,但現實爭議不但未減,問題更由網上蔓延至社會。

《社交網路》劇照

九月中,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皇牌新聞節目《六十分鐘時事雜誌》的鎂光燈下出乎意料地坐著一位觀衆未見過的人物,大部分觀衆沒預料過一個月後這位受訪者將會在美國家傳戶曉。

她是 Frances Haugen,曾在 Facebook 的「公民誠信 (Civic Integrity)」部門專責處理包括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假消息。大選過後團隊被解散。意識到公司對假消息無動於衷的她決定搜集內部文件作證據,並首先匿名透過《華爾街日報》揭發社交網站的醜陋內幕。現在到了最重要一步,她決定公開身份挺身指控舊東家,或具體一點,是一間坐擁全球三分一人口的社交網絡巨擘。其用戶人數已由十年前的五億倍增至今日的二十八億。

隨著 Frances Haugen 的廬山真面目正式以吹哨者身份亮相,緊接的數星期,她先後到美國參議院及英國國會聽證會作證,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亦接獲投訴指控 Facebook 違反證券交易法。她手上持有的過萬份 Facebook 內部文件,包括會議討論紀錄及研究報告,經編輯後陸續送到國會及美國傳媒府上。據了解有 17 家美媒取得文件,條件是須同意本周內刊登,及使用 The Facebook Papers 作標註。一時間,媒體發佈關於 Facebook 內部醜態的消息如雨後春筍。

多年來,涉及 Facebook 的醜聞和內部傳聞不計其數,但今次洩密風暴非比尋常,原因在於 Frances Haugen 選擇按部就班地從官方場合到媒體訪問全方位指控 Facebook,爲後者製造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Frances Haugen 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 (Photo by Jabin Botsford-Pool/Getty Images)

到底洩密了甚麼?

連日來,Facebook 洩密文件的消息一浪接一浪佔據各大外媒頭版。對 Frances Haugen 而言,Facebook 的處事手法離不開同一邏輯:「如果要從公衆利益和公司利益兩者中二擇其一,Facebook 每次都選擇後者以確保營利增長。」文件顯示,該社交平台在美國大選後便放寬對假消息的限制,網站又覬覦新興市場而選擇協助越南政府打壓異見分子,同時對演算法引導用戶走向極端取態的內部測試結果視而不見,更甚煞停多項潛在補救計劃以免公司利益受損......不能盡錄的內部決策備受各方抨擊。

誠信問題亦是焦點。Facebook 主席朱克伯格去年在美國國會聽證會直指公司在用戶檢舉前移除了 94% 仇恨言論內容,同時表明自己不太肯定社交網絡是否會加劇社會撕裂。結果,今次洩密的文件顯示,Facebook 內部估算實際被移除的仇恨言論只有不足 5%,而且內部研究人員已多次證明使用社交媒體會使人思想趨向極端。換言之,Facebook在公開場合對外宣稱的種種,在內部卻很大可能是另一回事。

朱克伯格(Facebook圖片)

《立場新聞》以本文綜合各方報道,嘗試剖析多份洩密文件,審視 Facebook 或有份促使多國政局不穩、無視用戶平等、削弱言論自由,以及煽動負面情緒的內部證據。

緊急方案被撤 未能阻止國會大廈衝擊

洩密風暴中令不少人堪憂的是,Facebook 在今年初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的角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報道透露,Facebook 原本在投票當日準備好一項名爲「打破玻璃 (Break the glass)」的工具,以便一旦出現暴力情況時緊急封鎖平台上的相關內容。Facebook 全球事務主管 Nick Clegg 向《今日美國 (USA Today)》證實該工具的確存在,並曾在其他國家的選舉中啟用,例如去年印度大選 Facebook 就曾大幅限制每名用戶可轉發的訊息數量。

不過,Facebook 的內部標準明顯並非時常奏效。員工及後撰寫內部報告指,雖然美國總統大選過程大致平靜,但其後憤怒的選民卻在散播刻薄言詞以及醞釀一系列陰謀論。選舉過後特朗普的支持者發起「阻止竊取 (Stop the Steal)」行動,鼓吹暴力的群組規模不斷擴大。由於選舉過去後部分「Break the glass」功能被撤回,因此未能有效阻止暴力言論。文件顯示,Facebook 沒有盡力阻止事態惡化,內部員工則非常不滿「Break the glass」部份措施過早被撤。在 1 月 6 日,亦即國會山莊遭示威者衝擊當日,Facebook 內部留言板出現了一句來自管理層的留言:「普通員工已經盡力認清變化以改進平台,但他們的行動被主動阻止。」

攝: Drew Angere, Win McNamee/Getty Images

共同遵守的社群守則出現特權階級

「我們認爲所有人在尊嚴和權利方面都是平等的」,這句子明確刻在 Facebook 社群守則頁面。然而,洩密文件顯示 Facebook 實際執行上是雙重標準。

《華爾街日報》報道,Facebook 內部存在一項名爲「交叉審查 (XCheck)」的計劃,目標是管控高知名度帳戶如名人、政客及記者。根據所得文件,全球至少有 580 萬名用戶被列入白名單。一般用戶發佈疑似不當內容,帖文可被系統辨識而刪除,或透過自動偵測和用戶檢舉後交由外判版主檢視並處理。而受 XCheck 計劃保護的白名單用戶,則可享貴賓級待遇,即使發佈可疑內容亦不會被馬上刪除,而是會經獨立系統由 Facebook 內部員工親自審理,就算結論是違反守則,亦會得到廿四小時可自行刪除的補救時間。

內部守則規定,符合資格的用戶須具新聞價值、有影響力、備受歡迎,或有可能造成公關災難。大部分員工都有權將用戶加進白名單,儘管後者通常並不知情。其中一個被揭發的受惠者是足球球星尼馬,2019 年他被指控性侵後透過 Facebook 及 Instagram 影片辯護,展示對方的 Whatsapp 紀錄和裸照,最終 Facebook 因尼馬屬於 XCheck 系統而沒有按既定機制立即刪除。

圖片來源:尼馬 Instagram

XCheck 同樣牽涉美國政局,前總統特朗普便是系統的座上客。一份去年六月的文件顯示,特朗普一則帖文曾出現在 Facebook 內聯網討論上。帖文寫道:「當暴動開始,槍擊就開始。」報道指有 Facebook 主管留意到,實際上特朗普的帖文十居其九都違反守則,不過都獲格外開恩,而且是經由朱克伯格親自拍板。已知的 XCheck 白名單用戶,還包括特朗普的長子小當勞・特朗普 (Donald John Trump Jr.)、前白宮社交媒體公關主任 Dan Scavinoo,以及曾角逐民主黨總統初選的 Elizabeth Warren。

Facebook 政策傳訊總監 Andy Stone 早前在 Twitter 發文指,2018 年已曾披露 XCheck 的存在。經查證,XCheck 是最先由英國電視台第四台 (Channel 4) 的偵查報道所揭發,隨後 Facebook 發稿,當時說法是任何用戶違反守則,不論政治立場都不會予以特別保護。洩密文件又顯示,2019 年 Facebook 曾內部審視白名單做法,結論是偏袒用戶的情況相當普遍,一旦公開將難辭其咎。該份機密文件警告,容許部分用戶違反守則是破壞誠信,直言「我們實際上是口不對心。」

聲稱擁護言論自由卻在多國倒行逆施

「我專注兩件事﹕賦予人們發聲的權利及團結人們在一起」,2019 年朱克伯格在佐治城大學一場有關言論自由的演說上講。只不過,這番話在美國境外可信性成疑。洩密文件顯示 Facebook 在不同地區的營運方針往往與自身價值觀自相矛盾。

在阿拉伯世界,社交網絡是戰場。Politico 引述去年底一份達 59 頁的備忘錄,指出只有百分之六的阿拉伯語仇恨內容發佈到 Instagram 前被偵測到。在中東,攻擊女性及 LGBTQ 社群的廣告甚少遭到移除,針對恐怖主義內容的演算法錯誤刪除無關的阿拉伯語內容機率又高達 77%。一項內部調查顯示,埃及用戶因擔心被捕或遭網上欺凌,抗拒在 Facebook 發表政見。在伊拉克,遜尼派及什葉派支持者組成網軍,各自在對方的平台專頁貼違法內容,以迫令 Facebook 刪除其頁面。伊斯蘭國戰士亦成功瞞騙 Facebook 系統,利用朱克伯格的相片作掩護,發佈間接令 13 名伊拉克士兵喪生的宣傳訊息。從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到陷入內戰的敘利亞和也門,極端宗教群組、假消息、有組織的假帳戶,以及暴力和仇恨言論充斥當地 Facebook。由於缺乏通曉在地語言的版主管理,間接促使當地戰事和暴力事件惡化。

伊斯蘭國槍手(資料圖片,圖 : 伊斯蘭國片段)

同樣的問題亦出現在印度。《紐約時報》引述另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在 2019 年 2 月,Facebook 研究員創建了一個測試帳戶,模擬一名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用戶。測試方法相當簡單,就是全盤接納 Facebook 演算法建議加入群組、觀看影片及瀏覽頁面。結果,該帳戶完全被極端愛國內容、暴力和仇恨言論以及假消息所淹沒。這名按演算法行事的研究員在內部文件分享道:「透過追蹤這名測試用戶的動態消息,我在過去三星期看到的屍體圖片數量超過了我人生所看過的總和。」研究結果歸咎 Facebook 對印度 22 種官方語言的認知不足。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質疑,雖然 Facebook 在印度設立繼美國後最大的事實核查網絡,但發佈一大部分假消息的執政黨政客卻被 Facebook 以尊重言論自由和民主進程爲由而網開一面,朱克伯格與現任總理莫迪過從甚密,亦一直惹人垂注。

與 Facebook 同樣關係密切的還有越南政府。國際特赦組織 2018 年估計,越南每年爲 Facebook 貢獻近 10 億美元營利。《華盛頓郵報》報道,多個匿名消息來源指出朱克伯格爲免得失這個最誘人亞洲市場之一,毅然選擇幫助河內當局打壓反政府異見者,尤其在今年一月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加強審查反對聲音。一名知情的前員工稱,當有人向朱克伯格警告,向執政的越南共產黨妥協將損害 Facebook 在全球的聲譽時,朱克伯格反駁指若 Facebook 在越南徹底消失,將對當地言論自由遺害更大。

越南共產黨的文宣(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Facebook 近乎缺席的中國亦出人意表地出現在洩密話題。Frances Haugen 接受《每日電訊報》訪問時表示,Facebook 的端對端加密方式能容許中國當局植入惡意軟件,或會令維吾爾族異見人士失去保護。科技媒體 TechCrunch 隨後進一步釐清,指 Frances Haugen 實際反對的是 Facebook 不對外開源的加密方法。Haugen 又提到,要在 Facebook 存取示威者、記者等群體資料是易如反掌,並已經有國家這樣做。路透新聞學院今年做的調查顯示,香港有超過六成新聞來源來自社交媒體,當中 Facebook 及 WhatsApp 仍分別是港人最常用的社交媒體頭兩位。目前,Facebook 旗下的 Messenger 和 WhatsApp 皆不作程式碼開源,而本港最近興起的 Signal 則是完全開源。

回到美國本土,爭議亦聚焦在 Facebook 處理疫苗假消息不力的指控上。《美聯社》報道,今年三月 Facebook 內部員工提出各種辦法處理不利疫苗接種的訊息,包括暫時關閉相關帖文的留言功能,但因爲內部有聲音擔心影響用戶參與而不得要領。Facebook 研究員曾對 6,000 名美洲及菲律賓用戶展開測試,以可信度代替參與度排列帖文,結果顯示疫苗假消息的出現率顯著下跌 12%,而來自權威衛生組織的訊息流通量就增加 8%。這代表 Facebook 有能力遏止失實資訊,只是基於不欲影響網站增長而猶疑不決,最終在隨後數月,Facebook 方緩慢推展措施應對疫苗假消息。

世界各地的例子反映,Facebook 沒有使所有人的聲音同等彰顯,反而成了加劇各國境內衝突的源頭,恰與朱克伯格的承諾反向而行。

資料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激進的演算法與被煞停的補救辦法

如果上述仍未夠可怕,接下來還要介紹 Facebook 對煽動用戶情緒的看法。在洩密風暴中,另一大社交平台 Instagram 亦不能倖免。文件披露,Facebook 內部一項研究發現,13.5% 青少年女性稱 Instagram 曾加深她們的自殺念頭,另外亦有 17% 少女指 Instagram 導致她們飲食失調惡化。研究指,社交平台不斷彈出相關資訊,同時可令用戶更常使用該程式,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報告結論又指 Instagram 對青少年的影響「明顯比其他形式的社交媒體來得更差」。

2016 年,Facebook 首次在讚好按鈕外加入動態表情符號。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Facebook 編寫了演算法爲每個用戶的表情計分,內部文件揭露,動態表情符號評分預設比讚好高出五倍。Frances Haugen 日前在英國國會作證時概述:「憤怒和仇恨是最容易令 Facebook 保持增長的方法」。《彭博》報道指 Frances Haugen 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亦剖析了 2018 年 Facebook 基於投入度排列動態消息次序的意義。她指,此舉表面上是要增加「有意義的社交互動」,但實際效果是產生更多引發強烈情緒的內容,使人加深憎恨或變得極端。直至最近,Facebook 動態訊息按時序排列仍非預設設定,而公司則在容許 Instagram 用戶選擇隱藏讚好數目的同時,煞停開發針對青少年版本 Instagram 的計劃。

設計圖片(圖片來源﹕pxfuel)

「交友若干,最終樹敵億萬。」

「唯一方法是局部摧毀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Frances Haugen 總結道

不過,Facebook 內部策略似乎仍傾向撲熄輿論之火,同時不惜代價捍衛原有商業模式。對 Facebook 而言,今個星期可能是公司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星期。面對現實各方猛烈抨擊,Facebook 選擇逃到虛擬現實作回應。在傳媒本周把洩密文件報道得如火如荼的同時,野心勃勃的朱克伯格卻高調宣佈投資超過 100 億美元發展「元宇宙 (Metaverse)」虛擬空間計劃,更將母公司名稱改成「Meta」以表決心。市場觀望 Meta 長遠透過人工智能和虛擬實境實現精準行銷,刺激公司股價上漲,淡化連串醜聞帶來的衝擊。他接受 The Verge 訪問時否認是次變動與近期負面新聞有關,又表明「元宇宙」在公司定位並不只是一個部門或一項業務,而是地位超然的未來社交體驗平台。

圖片來源﹕Meta

參照洩密文件,Facebook 日後將會視拉攏18-29 歲的年輕人爲首要任務,並以此作爲「北極星指標」,即公司發展的唯一關鍵目標。隨著 Facebook 在加州總部的讚好手勢招牌今日換上新標誌,種種跡象揭示朱克伯格正打算將公司從一個面向所有年齡層的社交媒體,逐步演化成足以改寫一代人生活的虛擬空間。

Frances Haugen 接受英國《觀察家報》訪問時透露,自己是在去年與母親同住時改變想法,最終走上告密之路。在 Facebook 掌握環球公民的同時,環球公民亦在掌握 Facebook。全球 28 億用戶得悉洩密內容後對 Facebook 的想法有否改變,將決定這公司會成爲我們的敵人還是朋友。

Facebook 更名為 Meta(Photo by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文/陳灝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