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長曾稱極具歷史意義 加士居道界石離奇消失
佐敦一座昔日用作勾劃土地界線的界石,最近離奇失蹤。歷史文化研究者陳天權表示,位於加士居道與彌敦道交界一塊「九龍內地段 7068」石碑被人移走。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曾撰文形容,這類界石「極具歷史意義」,《立場》正就事件向政府查詢,尚待回覆。
陳天權:界石如老友 被移走「有啲奇怪」
陳天權在其 facebook 專頁發帖,指加士居道與彌敦道交界一塊「九龍內地段 7068」石碑被人拆去,這類石碑昔日用來勾劃土地界線,目前在舊建築的牆腳仍不時見到。他又稱,細看路面,當局鋪階磚時刻意繞過這塊界石,但可惜最終「冇得留低」。
陳天權其後向《立場》表示,該界石在山丘旁獨立,比較特別、數量不多,因一般在城市範圍的界石都置於牆角或建築物旁。他指自己多次經過該界石時,都會拍照紀錄,「好似老朋友咁」,認為界石位置人流不多、行人路寬闊,被移走「有啲奇怪」,有機會是因為未來有工程進行,有承辦商因此將界石移走,「政府無理由無端端去做」。
界石原來範圍現被寫有地產商「仲量聯行」的膠帶圍住。
陳天權續指,界石在主要集中在舊區,一般在建築物的「牆腳」位置,若建築物被清拆,界石亦會同樣被拆。由於古物古蹟辦事處未有將界石評級,其他部門亦未必會理會界石,加上政府不再使用界石界定土地範圍,界石沒有實際作用,「有少少自生自滅」。
「界石」是香港於 70 年代前,用來勾劃土地界線的方法,一般座落於行人路轉角位置或樓宇角落。政府及後停用界石,以坐標取代。近日失蹤的石碑印有「IL 7068」,地政總署測繪處總土地測量師余壽松曾解釋,「IL」是內地段(Inland lot)的簡稱,而數字則是地段的號碼。市民可以在土地註冊處查找這組字元,取得有關物業的資料。
港島一界石曾被移走 古諮會拒評級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去年 3 月的「局長隨筆」曾詳細介紹香港的界石,文中珍而重之表示:「大家走在街上或到郊外時,不妨多加留意,可能會發現極具歷史意義的界石,或精緻平實的測量控制點就在身旁,相信屆時大家會對這個城市有意外的發現。」
除了這種用來勾劃土地界線的界石,香港還有 3 種較具歷史意義的界石,包括在 1903 年豎立的「維多利亞城」地界標記、1850 年代在赤柱往「維多利亞城」沿路,即群帶路豎立、用以標示距離的里程碑,以及標誌1898年滿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位於大嶼山分流和大澳的嶼南界石和嶼北界石。
加士居道界石並非首個被破壞的界石,2007 年,一塊位於馬己仙峽的維多利亞城界石被人移走,至今下落不明,其餘 6 塊維多利亞城界石已納入該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地點名單,受文物影響評估機制保護。不過,古物諮詢委員會於 2017 年的會議上決議,暫時不會為餘下 6 塊有過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石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