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Kingston 到底有甚麼?・序】英國泰晤士河畔,有個「香港人嘅地方」
五十年前,一群新界原居民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離鄉背井,遠赴倫敦謀生計。幹的是幫洋人洗衫一類粗活。後來,洗衣機普及,衫沒得洗,這些新界人又想出第二條財路﹕做中餐。一時間,華人餐館林立。這些餐館、做餐館的人的住處,連同由之衍生的日常生活場所(華人理發店、華人服裝店、華人超級市場),聚集在倫敦萊斯特廣場 (Leicester Square) 一帶,是為唐人街。
此後半世紀間,英國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華人。1989 流亡的學生、1997 移民潮下的香港家庭、窮得不惜離鄉背井做黑工的中國人、富得豪花高昂學費上大學的留學生。這些人許多都視唐人街為根據地,同聲同氣。
然而 2020 年以來的這一波,情況有點不一樣。暫時未有正式調查反映倫敦唐人街的唐人政治取態如何,但在英港人製作的「英國黃藍地圖」中,十家唐人街商鋪有九家被標為「藍」。確實也有店家偶爾在社交媒體發表反黑暴的言論。加上「Chinatown」之名未必人人啱心水,許多 BNO 港人更願意在別的地方,開拓新天地。
甚麼新地方、何處新天地?
根據在英港人組織英國港僑協會調查,大倫敦當中移英港人的首選地區,叫做 Kingston。
此地圖的地標由 Kingston 多名港人挑選,反映 Kingston 香港人平時「出沒」的地方
* * *
Kingston 是大倫敦 32 個自治市之一,位處倫敦西南,約半個港島大小。由於屬泰晤士河流域,因此市名全稱為 Kingston upon Thames(泰晤士河畔京士頓)。人口只有約 17 萬,在倫敦所有自治市中僅多於市中心的天價地段 Kensington and Chelsea。Kingston 之所以叫 Kingston,是因為千百年前,她曾是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皇朝加冕的地方。今日,據說當時皇帝佇立的石塊,仍置放在 Kingston 市政廳外。也由於此地與王室關係深厚,Kingston 擁有「皇家自治市」的名號 (Royal borough of Kingston Upon Thames)。只是名號,沒有任何實利。
這個「新移英香港人最想住嘅地方」在英國被視為中產區。Kingston 居民收入中位數約月薪 3,000 英鎊(約 32,500 港元),比倫敦中位數(約 2,700 英鎊/29,000 港元)高出一成。白人比例約三分二,比倫敦全市的五成七要高。一家兩口或三口以上的家庭較多,單身人士較少。這就是 Kingston,不只是香港人,便是對本地人來說,她都是一個比較宜居、安樂的社區。
怎樣比較宜居和安樂?Kingston 的兩位國會議員之一 Sarah Olney──她在這裡住了剛好十個年頭──首要推崇綠化地多。Kingston 北方的 Richmond Park 與西方的 Bushy Park,雖然地域上都屬於鄰區 Richmond,但都在 Kingston 緊鄰。這兩個公園分別是倫敦皇家公園的第一和第二大。若以維園為單位,前者是約 50 個維園而後者是 23 個。此外的綠化地帶還有泰晤士河畔。每逢周末,你總是可以看見一家大小在河邊散步、野餐、踩單車,或者好友知己在河畔的酒吧餐廳飲兩杯。
此外 Kingston 的好還有交通便利(約三十分鐘到倫敦市中心)和購物方便(擁有全倫敦第三大零售中心)等。然而對香港人來說,也許這個地區最大的價值,還是校網。
這個專題訪問了超過五個香港人家庭,每個受訪者都說選擇 Kingston 的首要原因,就是為孩子求好學校。何謂好學校?我們此後還會在這個專題的其中一個篇章,討論 Kingston 學校有甚麼好,但假如成績能夠說明部份事實,那麼在 Kingston,A Level 取得最少 AAB 成績的學生比例,是 29.8%──全倫敦平均比例只有 15.4%。
現在的 Kingston 其實有幾多港人?這方面暫時沒有任何準確數據。綜合各方資料,我的非正式估算為 2,000 人左右。「這一年 Kingston 變化好大。」居於此區超過 20 年的香港人 S 觀察。「香港人特色是講嘢好大聲。因為香港環境音量大,你要搏命講,對方才聽到。不經意下,連在好靜的地方,你都會好大聲。所以在公共地方,遠一遠你就會知有好多香港人──『阿仔,你喺邊度呀?』」
此外 S 也看到,Kingston 愈來愈多迎合香港人口味的餐飲了。「珍珠奶茶、雞蛋仔,以前邊度興?依家好流行。好可能開始會有香港人做港式打邊爐,或者賣涼茶。」
「我覺得,Kingston 極有可能將會成為 Kongston。」S 說。「香港人嘅地方。」
* * *
如果 Kingston 真要變做 Kongston,那 King 與 Kong 之間,肯定不會是個順風順水的故事﹕多少香港人,尤其是做父母的,為了移英,放棄香港的所有事業和關係。有錢又家庭完整的人還算幸運,更艱苦的是單親爸媽或貧苦者。有人在移民前連英國都未踏足過。人極生,路極不熟。從租樓避免被騙,到買餸被免買貴,搵工、交稅、水電煤,樣樣要重新學起。
也就別說,過去兩年在香港發生、到現在仍在發生的事,仍然牽動著他們的情感思緒。
怎麼可能忘記。這個專題的受訪者們,對香港的事,沒有一個說能夠忘記、願意忘記。對許多人而言,泰晤士河畔的靜謐,無非只是給予他們空間,讓他們得以更沉靜、更深刻地思考,自己在香港的位置,時代的位置。
於是,2021 年的 Kingston 潛藏了一個個既不能忘記背後,又要努力面前的故事。在香港史必須要記一筆的故事。《立場新聞》新專題《你說,Kingston 到底有甚麼?》想講述的便是這些故事。我們駐英國的記者在當地訪問十數人,當中包括香港的新移民、舊移民、還有現任的國會和市議會議員,以記錄這一波移民潮是如何在當地建立新生。
除本文外,本專題共有六篇文章。第一篇我們首先聚焦 Kingston BNO 港人的經歷和感受。遠走他鄉,他們背負的是甚麼,又是面對著怎樣的困難?為甚麼其中一個受訪者會說,自己來到 Kingston 的第一個月,簡直要讓他「懷疑人生」?
在第二篇,我們則會記錄面對這些困難的港人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互相幫助。很多人都知道 FB、TG、Singal 等社交媒體現在已有大量「移民谷」,讓網友交流心得。然而 Kingston 的一個群組還不止於此。這個群組的香港人建立出一種關係,出門買餸會幫隔籬買埋,一齊打波一齊跑步。我們目睹一個新社區在形成。意外的是,這群組的發起人笑言自己在香港時,曾經比較「物質主義」。是甚麼讓今日的他願意無私奉獻?
第三章我們會進入許多香港人最關心的題目──教育。香港人普遍被視為追逐名校,追逐超級狀元,但在這專題,與我們聊過的家長卻更為重視這兩點﹕子女是否開心,和獨立思考的有無。他們的追求會否在 Kingston 得到滿足?特別是,當香港家庭是如此之多,而學位又是如此緊絀的時候?
許多人都說英國比較能包容異見。在第四章我們會聽聽美好 Kingston 背後的不協和音。居於 Kingston 的 D 先生也是新移民港人,但他直言許多香港來的「一家幾口」令他不舒服。D 先生認為,這些人帶著大把鈔票來英,只關心衣食住行,卻對香港政局變化不聞不問。D 的觀點不只出現在 Kingston,全英以至全世界的流散港人都有類似質問。是甚麼令 D 君這樣想?對他口中的「一家幾口」,他又有甚麼期望?
或許有人只關心食好東西。可是,同樣也有許多港人,念茲在茲都是香港人身分。第五章我們會探討他們如何堅持這種身分,以及由之而來的矛盾──在 BNO 港人到來之前,Kingston 也有一定的華人 (Chinese) 社群,而這些華人有許多是香港來的「舊移民」。在香港,中港矛盾是個老掉牙的問題,但在 Kingston,它以「港港矛盾」的全新形式再次浮現。這一次,BNO 港人是新移民。這矛盾會是甚麼樣子?
在最後一章,我們會回到本專題的原點﹕香港人如何在 Kingston 建立自己的生活。這次我們從英國政治角度去看。根據英國法例,BNO 港人其實可以投票。這對許多香港人而言是第一次參與真・普選,做一個真・選民。他們如何摸索自身與英國政治的關係?而英國的國會議員們,又對這些新融入 Kingston 的港人有何期望?在這個有真・普選的地方,BNO 港人準備好參與真・政治了嗎?
英國政府估計,5 年內最多會有 32 萬人循 BNO 途徑赴英。這可能會成為英國戰後最大的移民潮。這移民潮需要被記錄。縱資源有限,《立場新聞》仍希望成為記錄者的一員。紕漏之處,還望包涵,如有指正或想要分享的故事,請電郵 ukbureau@thestandnews.com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