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鋒金工藝術展「暫時」

日前到了在深水埗的合舍(Form Society)看本地年輕藝術家陳寶鋒的金工藝術展「暫時」(Pause)(展期至11月1日),筆者也有些驚訝這原來是他的首個個展,因為之前也在一些展覽中看過他的展品,等到今天才舉行個展,也算值得。

陳寶鋒在2012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筆者記得他之前也曾修讀平面設計課程,又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品牌 Playback Concept,他的工作室在石硤尾JCCAC,在中環PMQ又有店舖,他提筆者其實今年在中環閣麟街開了新的工作室,是有兩層的,有一層將會用作舉行展覽及不同活動的藝術空間。這些年來你或者都有看過他的當代首飾或金工作品,又或參與過他有份的社區藝術計劃,有一種重尋傳統工藝與日常生活的味道。

或者,就好像陳寶鋒自己介紹作品時所言,這次個展給了他梳理這些年的創作語言,又是設計師,又是藝術家,平時會做一些很商業化的項目,又有自己的創作,你可能買過他品牌的金工藝物品,又或參加過他的金工藝工作坊,又或者在展覽中看過他的當代首飾作品,那麼,可以代表他創作的是甚麼?是傳統工藝的運用及傳言承?是融合社區或日常生活的考量?是富個人特色的味道?或者是他說的,不是關於技術、物料或外型,而是有關時間、變化、記錄等等。

這次展覽有三件作品,包括《聲海》(Sound of Waves)是一組八件的錫藝器物,上面分別「記錄」了do re mi fa so la ti do不同聲波頻率的振動在平面上產生的圖案,而《風起了》(The Wind Rises) 彷彿是一個風速計或風車,風不同的強度及方向令機械裝置的齒輪轉動,再打出不同音階的銅片,將這裝置帶到不同地方,就可以敲打出不同以聲音,而且藝術家也創作出一個可以戴在頭上的簡易版本,方便大人細路可以DIY砌出來,走在大街玩。

陳寶鋒金工藝術展「暫時」

另一件《海岸線》(Coastline)是一隻以本港二百年的維港海岸線發展為樣式打造的手鈪,從1842到2020年每隔十年為記錄,再疊成立體的手鈪外型,將那份從過去到現在的變遷戴在手上,是客觀的記錄,也是主觀的情懷,傳統上人家會送一些金器銀器給新婚人士,作為祝福,但也可以好像藝術家所言,這手鈪可以送給那些準備或決定離開香港的人,也是一種祝福,而且在展覽中看到的是鍍金版本,有興趣人士可以訂製鈍銀甚或金版本(如果放一個鈍金版本在場中,真的要加強保安,可能要買重保險及找保安守著),也可要求不同大小。筆者記得曾在灣仔一帶看過一些灣仔海岸線歷史徑指示牌,劃了一維港海峽岸線的改變及一些歷史圖片,看過資料原來是灣仔區議會在2003年設立的,是「灣仔海岸線歷史徑」計劃的一部份,但這些指示牌的內容一直沒有更新,而且已變得日久失修,十分殘舊,你看到時會不會加深對當區的發展及舊風貌的認識呢,不如帶隻《海岸線》手鈪啦。

用金工藝,配上這城市的風、聲、海等,好像是一些很硬、有形的東西和一些很柔、無定形的東西融合一起似的。將那些發生過、存在過的東西及事物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一種歷史軌跡,也可以是一種祝福,也可以是一種提醒,當這城市仍然在高速變化時,變得物換星移,人面全非,或者是要一些較硬的東西讓我們還可以記得一些事,一些物,一些情。

筆者並非要說甚麼大道理,只是有時候看得多,有所感受而已。

陳寶鋒金工藝術展「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