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Kenzo的女人》劇照 (攝:Hay Lee,相片來源:中英劇團 Facebook)

七、八十年代間在香港《號外》連載的《穿 Kenzo 的女人》,是鄧小宇化名錢瑪莉撰寫。鄧小宇和陳冠中、胡君毅,正是《號外》創辦人,這雜誌以中產新派國際化格調,在香港而至整個華人世界領先潮流。而描寫大都市四個有才有貌新女性的《穿 Kenzo 的女人》,還被譽為比美國的《慾望都市》 (Sex and the City) 及《穿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領先了二、三十年,可見當年香港多姿多采,富於創意。

過了大約四十年,《穿 Kenzo 的女人》搬上舞台,改編為音樂劇,最近由「中英劇團」在葵青劇院上演。高世章作曲編曲,岑偉宗編劇作詞,司徒慧焯導演,勁歌熱舞,包裝華麗,構成悲歡離合的群戲,是本港原創音樂劇中的佳作。

劇情發生於七十年代,由於原著超前,因此現在看來不會過時,反而更適合今時今日中產化崇日崇洋的香港時尚。——實際上七十年代多數香港人仍然搏殺捱世界,滿佈木屋區、徙置區,流行功夫片、搞笑片和色情片,大學生不多。當然,那時香港湧現新秀新貴新潮流,創出經濟奇跡,股市掀起大風大浪,各行各業亦有不少能幹女強人,但整體來說,跟今日香港成為全球最昂貴城市之一不同世界。

女主角錢瑪莉 Mary Chin (白清瑩飾演)是「高端」女性,任職中環洋行高層,不但通曉英文和粵語國語,還懂日語,滿身名牌,隨時飛往外埠,又往文革後大陸做生意。她三個「姊妹」好友 Jan(陳琳欣)、 Martha(蔡蕙琪)、 Mimi(劉雨寧),亦是花樣年華的時髦上班族,而型格各異。

鄧小宇擅長描寫女人心,此劇除了女性情誼和八卦恩怨,戀愛結婚更成為主體。職場成功的錢瑪莉也要在情慾問題上「過關斬將」。她當然不缺乏有資格的追求者,不過情緣難以操控,加上她「高竇」「奄尖」,連閨密姊妹也埋怨她高高在上,故事中先後兩個男友與她都發生矛盾,「真命天子」到底是誰呢?

錢瑪莉之外,其他三女性亦各有情緣,一個遇上雨中怪客,另一個巧遇書生,還有一個戀上印度「阿差」,也都趣怪。壓軸高潮就是一場婚禮,無論愛情是否完滿,總之新娘與三個伴娘排除心病,金蘭友情和好如初。

台上演出約三小時長,由頭到尾載歌載舞,講粵語、英語、日語。歌唱尤其重要,奇在「中英劇團」演員們大多有歌唱專業水準,四個女主將真的能唱能做,相當生動。還有紐約中央公園的「性濫交」豪放女,也表現突出。

男角方面亦變化多端,其中錢瑪莉兩個男友,一個溫文而低調(尹溥程),深感女友高要求的壓力;另一個是有祖蔭的白馬王子(梁仲恆),特別浪漫,然而他的豪門望族大家姐像西太后,比高竇更高竇。入豪門見家長一場十分漫畫化,白馬王子變光緒皇,女主角能否接受去做珍妃呢?

其他男配角古靈精怪。有一個「小男人」亦重要,毫不好高鶩遠,樂於過成家立室捱世界的平凡生活,反而使「奄尖」的錢瑪莉刮目相看。可以說,這個「小男人」最有七十年代勤奮知足的小市民代表性。

劇中提到大丸、朱江、艾蒂、樂蒂、阿倫狄龍、山口百惠、第三類接觸等七十年代港人熟知的名堂,還有媽姐和香奈五號香水。不過整體側重新時尚,多過舊潮懷念,這方面跟杜國威編劇、鍾志榮作曲、以六十年代懷舊為主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顯著不同,共通的是都描述四女性,都大展歌喉。

相比起來,廿九年前首演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勝在集中於一個歌廳,《穿Kenzo的女人》更枝葉豐富而比較散漫,歌多人雜,幸而越看越聽越有曲折變化,但觀眾往往跟不上中英文合璧的密集歌詞,字幕又太細,應該放大字體才看得清楚。

無論如何,這是高難度的本港大型音樂劇,台前幕後都有可𠺇、可觀、可聽的水準,尤其是高世章、岑偉宗這對好拍檔得心應手之作。

我看了這音樂劇後,第二晚看音樂傳記片《梅艷芳》預映,也是好戲。梅艷芳幾歲便登台賣唱,成長於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大紅大紫, 2003 「沙士」年病逝,真是香港傳奇人物。今日香港少了七、八十年代天時地利人和的獨特,好在獲得專業培訓的人材比當年大增。而演藝界近年因社會動亂及疫症停頓後,現在重新進發,看來經得起考驗,仍能爭氣發揮,正如體育界在東京奧運取得好成績,並不缺乏值得捧場的製作。

說起來,本港男作者化身女性撰寫小說或專欄,大概早有,至於涉及商界職場,比鄧小宇更早亦寫得更久是韓中旋,曾化名碧琪在報章寫《中區麗人日記》,又化名珠珠寫《公關小姐身歷聲》,據說作風跟鄧小宇不同。早在五十年代,高雄/三蘇寫《經紀拉日記》很著名,拍過電影,但沒有男扮女。

妙在廿一世紀中國大陸商界旺盛,出現《杜拉拉升職記》流行小說系列,描述大學畢業女生在大城市職場的經歷,也涉及戀情和時尚,拍過受歡迎的電視劇和電影,原著作者李可據說是女性。

《穿 Kenzo 的女人》音樂劇的主體是情場如戰場,職場方面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