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研究】近 35 % 劏房戶已居劏房 8 年或以上 平均呎租近 40 元
74 歲的霞姐任職替更洗碗工,和丈夫同住在深水埗某一唐樓的舊單位劏房,與另外四戶人家共用廚廁。由於丈夫會撿舊物回家,而且不願意丟棄雜物,霞姐家中雜物多得遮蔽了冷氣的出風口,即使開著冷氣也不會涼快,霞姐只能靠家中多把風扇度日。樂施會今日 (4 日) 發表「極端天氣下的劏房住戶」研究報告,揭示劏房普遍長期居於劏房遲遲未獲編配公屋,他們不僅要負擔高於私人住宅平均水平的呎租,還要在全球氣候變化下承受極端天氣帶來的種種困苦。
樂施會委託社會政策研究有限公司收集研究數據,對象為家庭入息只有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七成或以下的劏房住戶。團隊於今年九月,約見了 200 位居住於油尖旺、深水埗、觀塘、東區、荃灣、元朗以及大埔區的住戶,以問卷方式收集他們在極端天氣下生活的情況和影響。另外於九至十月,團隊又約見 15 位低收入劏房住戶,以深入訪談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研究又顯示,近八成住戶居於劏房超過 5 年,三成半更居住 8 年或以上。超過八成的劏房單位介乎 51 至 150 平方呎,人均面積只有 72.9 呎,低於 2021 年公屋人均面積達 13.1 平方米(約 141 呎)。劏房戶每月平均租金為 $ 4,762,平均每呎租金為 $39.9,較全港整體私人住宅平均呎租金約 $35.51 元為高。
六成住戶稱劏房較室外熱
就劏房的環境,近六成受訪者表示,劏房室內的氣溫比室外更熱,研究團隊造訪當區量度溫度時,發現最大溫差高達 5.8 度。近兩成的劏房內沒有窗戶,約三成只有一扇窗戶。近七成受訪者在酷熱的天氣下影響日常生活,當中超過四成表示身體情況轉差,約三成半表示不能集中做功課、溫書或工作。至於在颱風、黑色暴雨的影響,約三成受訪者認爲對他們的居所帶來影響,當中八成表示會造成牆縫滲水或漏水,25% 認爲會造成窗戶受損。
政府近年推出過渡性房屋幫助未能上公屋的住戶,但調查發現,98 %受訪者未有申請有關計劃,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有此計劃,約兩成認爲居住期太過短暫。
接受訪談的劏房戶霞姐說,她的房間有窗戶,已經比單位中其他沒有窗戶的房間涼快。不過在炎夏,她甚少留在家中,多數會去附近有冷氣的地方抖涼,並且多沖幾次涼,讓自己保持衞生和涼快。霞姐解釋,家中雜物太多,擋住了冷氣,她只能靠家中多把風扇度日。在最熱的日子,她甚至要住在朋友家中避暑。
樂施會建議增設地台散熱
樂施會指,與設計師研究後﹐認為在劏房的地面上增設儲物空間(類似地台設計),讓雜物可暫時放置於地台內,增加屋內空間;同時,隔熱板亦有助降低室內空間的溫度,建議政府在關愛基金推出的「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增設安裝地台及較易裝嵌的隔熱板等選項,讓住戶能改善室內温度。
樂施會又建議政府將過渡性房屋的租約年期延至十年,讓居民安心居住以輪候公屋,同時提倡當局加强宣傳,讓更多租戶了解過渡性房屋及其申請辦法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