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開幕在即 香港藝術館無懼競爭 專注歷史發展中軸線
西九文化區 M+ 視覺文化博物館開幕在即,勢將改變香港藝文機構版圖,其中 M+ 與香港藝術館的分工尤其備受關注。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表示與 M+ 「時時有互相溝通」。M+ 聚焦 20 至 21 世紀視覺文化,關注「橫向」層面,藝術館則是「縱向」挖掘,聚焦視覺藝術,關心「歷史發展的中軸線」。兩館展藏方向雖有不同,但亦有相近重疊之處。將近 60 年歷史的藝術館無懼競爭,莫家詠認為「譜寫藝術史不是一間博物館的事,也不只是一間博物館的責任」。
M+ 開館前一星期,香港藝術館推出新展覽——「#物色——館藏文物的色彩美學」。總館長莫家詠出「#物色」傳媒預展時,被問到是否因應 M+ 開幕調整展覽。她承認與 M+「時時有互相溝通」,確保清楚彼此的計劃動向。
「我哋 60 年前已經開幕,收藏了 60 年,包括 M+ 沒有的傳統藝術。」莫家詠指,藝術館館藏涵蓋四大範圍,包括:中國文物、中國書畫、18、19 世紀外銷藝術,以及現代香港藝術,目前館藏數量達 17,000 件套。她預料,M+ 應該不會涉足文物和書畫展覽,藝術館仍有其優勢,「就算 M+ 都做,我們都希望用新方法繼續說過去的故事」。
M+「打橫」藝術館「打直」
開館逾半世紀,藝術館聚焦視覺藝術,多年來收藏不少名家大師的作品。藏品中,一名藝術家發展生涯,每個階段都有些標誌性的作品,能夠反映歷史陳述。她又認為,藝術館強項在於整理藝術史,「M+ 可能看橫向,藝術館看的是歷史發展的中軸線。同時,我們不只回顧過去,掌握歷史資料再去進行分析研究,展望未來」。
莫家詠又透露,館方未來有關香港藝術的展覽,均會選取一些香港藝術的關鍵詞,例如:實驗、中西交流、設計元素、文字元素。根據館藏和館長的研究,展覽重新檢視關鍵詞至今是否適用,又或者提出新的演繹。每一個關鍵詞,配合一個大師做展覽,例如近月通過呂壽琨探討水墨的實驗和創新。
「譜寫藝術史不是一間博物館的事,也不只是一間博物館的責任。」莫家詠相信,M+ 開幕不影響藝術館的獨特性。以 2018 年推出「香港藝術︰客席策展」展覽系列為例,藝術館每年公開徵集策展計劃方案,邀請獨立策展人共同探究館藏,繼續發掘更多香港藝術史的論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