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手記】清零代價
【文:梁文聰醫生】
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發生在「賽馬會善寧之家」的真人真事。
故事一:失去適切照顧的陳婆婆
入住安老院的陳婆婆患有腦退化症且長期臥床,過往兩名女兒每天風雨不改到院舍照顧婆婆,包括餵食及為她伸展四肢。惟院舍因疫情嚴禁探訪,亦無為吞嚥無力的婆婆提供特別餵食方案。
婆婆因吞嚥機能退化而食量漸減,身體消瘦。另外,缺乏伸展運動的她四肢變得僵硬及萎縮,連護理員為她更衣和洗澡都格外困難。
兩名女兒透過視像看到媽媽苦況,心如刀割,於是安排媽媽到賽馬會善寧之家。女兒說:「媽媽入住兩個月情況好轉,我們每天都可以輕撫她、照顧她。她需要的不僅是紓緩治療,還有我們的愛與關懷!」
故事二:莫明氣促的呂伯伯
同樣入住安老院、長期病患及失聰不能言語的呂伯伯,只能靠簡單手語表達所思。疫情前,家人經常到安老院探望伯伯,除向院舍轉述其需要,還會與他外出上酒樓,一家樂也融融。惟疫情爆發,家人不能探訪,伯伯覺得自己被家人遺棄,情緖非常低落,更出現嚴重氣促,全身皮膚紅腫痕癢,不停在床上翻動,於是被送院治理。出院後不久,伯伯再度氣促,安老院找不到原因,於是為他穿上約束衣,防止他抓傷皮膚。
約束衣不僅令伯伯動彈不得、搔不到癢處,更剝奪他的尊嚴。
家人認為伯伯步入臨終,於是安排他入住賽馬會善寧之家。當我為伯伯完成身體檢查後,發現他氣促成因是皮膚問題;體弱的他因全身痕癢而不斷搔抓,所花的力氣如同做了一場運動,導致氣促。
我處方一些針對治療皮膚的藥物,並建議家人多為伯伯塗潤膚霜。隨著家人每天探望、為他紅腫的皮膚頻繁塗上潤護霜,數星期後伯伯的皮膚不但大為好轉,並不再氣喘,情緒亦回復平穩,計劃本星期出院。
這些個案我近年屢見不鮮。誠然,「紓緩治療」不僅只為減輕晚期病人身心的痛楚,其「社交」和「心靈」亦同樣重要。為了「清零」,政府實施多項嚴厲防疫措施,公院及安老院限制、甚至停止家屬探訪,不少晚期病人在缺乏家人關懷和照顧下,孤身踏上歸途,成為「清零」的受害人。
陳婆婆和呂伯伯,算是少數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