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2021 年香港樂壇重生,唯獨 Mirror 爆紅?
【文:數據痴線佬】
近年常聽聞廣東歌已死,除了在亞太地區影響力逐漸息微外,連香港人都逐漸少了聽廣東歌。然而今年似乎有了轉機,不論是 Mirror 的爆紅,抑或是林家謙及其他一眾新人的冒起,都讓不少人覺得香港樂壇有了新氣象。筆者作為 IT 及數據作業員,希望以數字去了解實情而不只是由 IG、Facebook 及各媒體得到大致的總結。
但要量化樂壇,香港一直都缺乏一個途徑,這也是年尾各大樂壇頒獎禮紛爭不斷的原因。要最能夠量化的頒獎禮應該是商台的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每年按歌曲 airplay 次數去決定部份獎項,但由於其播放權全在一眾 DJ 手上,結果每年都會有某某跟 DJ 拉關係,某某被封殺的傳言。而且商台的播放也只集中在廣東歌,比較不到歐美及韓國等地區的歌曲跟廣東歌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
幸好近年很多人聽歌都會用串流平台,而各大串流平台中就以 Spotify 的公開數據較多,可以下載過去數年香港區每日 200 首熱播歌曲及其播放次數。所以筆者下載了近兩年每日的 200 首熱門歌曲,並以此作整合排名。先旨聲明,以下數據只包含每日頭 200 首歌曲,如果該歌曲跌出 200 名,該日播放次數不計算入內。而且 2020 年為全年數據,2021 年的名次及播放次數則只計至 10 月份,2021 年全年數據及排名一定跟下表不相符。
【此表為 2020 年及 2021 年首 50 名及其年度總播放次數】
從上面的排名中,筆者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及得出了以下結論:
1. 2021 年廣東歌關注激增
兩個排名比較下,好明顯可以看出 50 大歌曲中廣東歌的數目增加了很多,由 2020 年的 22 首增加到 2021 年的 38 首,增幅約 73%。播放次數方面,2021 年只計 10 個月數據下,50 首熱門歌曲中廣東歌的播放次數達 1 億次,相比 2020 年全年則只有 4,544 萬次,增幅 130%。如果說 2021 年香港人對廣東話歌多了關注絕不為過。
2. 2020 年新不如舊,2021 年更多人聽新廣東歌
2020 年雖然有 22 首廣東歌,但當中有 9 首已是 2010 及之前發行的歌曲,包括十大廣東歌中第 3 名的《你瞞我瞞》(2009 年)、第 5 名的《春秋》(2010 年)及第 6 名的《囍帖街》(2008 年)。而之後的《心淡》、《可惜我是水瓶座》、《明年今日》、《歲月如歌》更是 2002 及 2003 年的作品。這數據除了代表這些歌曲歷久常新外,也間接說明了上年還是很多人喜歡舊歌多於新歌。至於 2021 年則是新歌逆轉,50 大中只有排第 39 位的《春秋》是十年以前的歌曲。
3.非廣東歌播放次數變化細
廣東歌的播放次數多了,其中一個原因可以是由於 Spotify 的香港用戶多了,多了人聽歌,廣東歌在香港的地位相比其他地區歌曲不一定有所提升,故此筆者也想了解近兩年非廣東歌的變化。由於 2020 年及 2021 年上榜的非廣東歌數目有所不同,故筆者只比較首十大非廣東歌的播放次數。2020 年的十大非廣東話歌的總播放次數為 2,753 萬次,2021 年則為 2,417 萬次。考慮到 2021 年只有十個月數據,估計十大非廣東歌全年播放次數會跟去年相若。亦即是非廣東歌的播放次數變化細,而廣東歌的播放次數則大幅提升。
4. Mirror 及林家謙成 2021 年最大贏家
2021 年首 50 大歌曲中有 14 首是 Mirror 及其團員的歌曲,佔了上榜廣東歌約 37%,總播放次數 3,850 萬。當中 Edan 呂爵安的《E 先生連環不幸事件》更力壓林家謙多首熱門歌曲成 2021 年的最受歡迎歌曲。但個人而言則以林家謙為最大贏家,一個人就有五首歌曲打入 50 大,播放次數共達 2,071 萬。
5. Mirror 以外的歌曲播放次數也全面提升
有人說 2021 年 Mirror 爆紅為樂壇帶來了新景象,有些人則說 Mirror 搶去了其他歌手的關注。那到底事實如何,Mirror 的出現是導致樂壇死亡抑或重生?要了解其他歌手的情況,筆者於是嘗試抽走 Mirror 及其成員的歌曲,結果是 2021 年其餘 24 首廣東話歌的總播放次數達 6,659 萬次,相比下 2020 年的 22 首廣東歌就只有 4,544 萬次,更不用說 2020 年中有九首廣東歌是十年前的舊歌,2021 年則只有一首。所以說 2021 年絕對不只是 Mirror 得到更多關注,而是整體香港樂壇都有所增長,特別是樂壇的眾多新勢力。
除了上述資料,筆者也想了解香港人在 2019 年及之前的聽歌習慣,然而由於時間所限,下載一年共 365 個檔案也相當耗時,如果你喜歡這文章及想了解更多香港樂壇變化,歡迎你聯絡 hkdatalover@gmail.com,以幫忙下載 2019 年及之前的數據。
作者自我簡介:從事 IT 行業的痴線佬,特別喜歡數據,相信數據就是任何爭論的終結者。
(標題為編輯改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