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十年》打壓禁書劇情成現實 90 後港人英國開網上書店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越來越多港人移英。有 90 後港人情侶上月中旬在英國開設名為「同呼吸」的網上書店,期望可供移英港人購買港台出版書籍和關心香港。店主阿 P 解釋,「同呼吸」一名是來自前記者何桂藍參與民主派初選「同呼吸,共命運」的口號。
書店由阿 P 和男朋友平仔共同經營,兩人皆是 90 後,持 BN(O) 抵英約五個月。書店從歷史、文學、到社會科學皆有涉獵,包括《反送中攝影集》、香港傳媒學者李立峯撰寫的《時代的行動者 - 反修例運動群像》、以至前捷克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著作《無權勢者的力量》等。
念頭在港已萌生 從離地留學生到關心香港
阿 P 鍾愛閱讀,指未移英前已有大量心儀的文學和社會運動相關書籍,卻未能抽空購買,部分在書店亦難以找到,故早於今年初在港時,已萌生開設網上書店的念頭。她抵英後發現,「英國和歐洲很少有地方售賣由香港出版的書籍,更遑論新書」,因此期望「同呼吸」能提供渠道,讓讀者購買香港出版的書籍。
除移英港人外,阿 P 亦期待書店能便利香港留學生。她曾在英國就讀中學和大學,憶述其時為獲取外國同學和朋友的認同,刻意隱藏港人習慣,務求表現得似英國人,更抗拒港人身份。現時回想,她說其時普遍香港留學生「幾離地」,只去裝做「BBC(British-born Chinese,在英國出生的華裔英國人)」。
2014 年雨傘運動時,她雖仍然在英,卻有所轉變,質疑自己為何要隱藏港人身份,「其實係好值得自豪㗎喎」,終開始深究香港政治和歷史:「即使我唔喺香港,作為香港人,我都應該主動了解箇中事務」。
她強調,「心態」是關鍵,日常生活嘗試融入並無問題,惟不應因此刻意淡化港人身份。她續指,港人正逐步建構身份認同,留學生亦越來越關心香港,期待書店能夠成為他們其中一個渠道。
開業相當順利 對銷情感驚喜
阿 P 指,書店從今年 7 月開始籌備,到 10 月完成準備工作,過程頗順利。她說曾與不同書商洽談,而書商亦「好好人」、「好 nice(很友善)」和「好 supportive(很樂意提供協助)」,願意為書店提供送貨,不介意訂購數量少。阿 P 又說,曾考慮開設實體店,惟現階段不清楚哪個城市有較多港人,同時受預算所限,終決定只設網店。
阿 P 指,開業至今僅約半個月,未有大幅宣傳,僅靠朋友間口耳相傳,仍然「每日有一單、兩單咁」,認為知道書店的人雖少,卻有頗多人有興趣買書,以剛開張來說,實在相當驚喜。阿 P 又提到,社會運動相關的書籍如《反送中攝影集》和《時代的行動者 - 反修例運動群像》等最多人購買,「可能都想留個紀錄」。她亦表示,向書商購入不少文學類書籍時,已有心理準備讀者不多,對有客人竟購入相當多感到驚訝。
文字書本承載歷史 《十年》竟成現實
談及文字的意義,阿 P 提到反修例示威時一句塗鴉「寧願最後徒勞無功,也不選擇無動於衷」,認為文字除能教人為之動容,更承載社會部分人在十數年間分享的共同理念。
而書本作為文字的載體,阿 P 認為,它能讓人自省。她指書本在社會運動沉寂時能教人反思未來走向以至目標,而閱讀亦鼓勵讀者,即便生活繁瑣,依然「堅持思考和不放棄」。她強調,運動處於熱潮時,「我哋反而冇咁多機會去諗呢啲嘢」。
平仔則提到,在電影《十年》的其中一個單元《本地蛋》裏,導演想像香港有書店有天會因賣禁書而遭打擊。他說電影上映的 2015 年,未想像過劇中描摹的場景竟如此快成為現實。他又以上月有書店售賣《反送中攝影集》捱批為例,形容所有事都可扣上「港獨」、「顛覆國家政權」等的帽子,保存香港歷史的地方可能已不在香港。
「我哋能夠做到嘅,就係入口一啲喺香港唔能夠賣嘅書籍,讓英國嘅香港人去保存佢。」
「呼吸緊同一口氣」
阿 P 解釋,平仔原屬意《願榮光歸香港》英文版其中一句「In common breath」的歌詞為英文店名,惟思索良久仍不知如何翻譯成中文,及至看見前記者何桂藍參與民主派初選「同呼吸,共命運」的口號,認為「同呼吸」一詞盡顯「In common breath」的意思,才取之為中文店名。
她解釋,即便不在同一個地方,只要抱持相同的理念、理想和身份認同,「你都係叫呼吸緊同一口氣」。她形容,書店紙飛機的標誌,寓意港人即便遠飛千里,只要吹一口氣,大家仍是香港人。
展望將來,她表示在港時已喜歡到樓上書店,參與不同讀書會和分享會,因此亦期望開設實體書店,成為移英港人的聚腳點。她認為,長遠而言,實體店港人成羣的氛圍,亦有助移英港人的後代承傳廣東話等香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