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又開始每晚定時定候開電視的節奏。當然不是不可以事後翻看,但那就要冒上被劇透的風險 — 即使大家看的都不是劇,但新鮮感嘛,就是一瞬即逝。

所以某程度上也不太理解自己為何又一頭栽進《全民造星 4 》裡面。作為完整並實時看完前三季比賽的粉絲,這次收看,最大感覺是三個字 — 又來了。

《全民造星》能辦到第四季,當然有其吸引之處。作為一個(名義上的)選秀節目,它的先天優勢是一如散貨場,能高速販賣近百個參賽者的臉孔、個性、才藝,以至故事。觀眾當然不會對每個選手都有感覺,但有三幾人能挑動大家的好奇心,及真情緒 — 哪怕是驚喜,還是憎恨。這擺明是每一季《造民造星》(以至每一個選秀節目)的致勝法寶。

而與別的選秀騷相比,《全民造星》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很著意呈現參賽者「追夢」過程的「真人騷」。它賣的不止是參賽者的歌藝舞姿,還有由製作組精心剪輯、呈現、敘述的「故仔」。

什麼故仔?例如「成長」 — 因此整個節目最好看通常是第三、四輪的分組表演,觀眾既會看到參賽者技藝的成長,又甚至能透過節目組的敘述,目擊一些人性格上的「脫胎換骨」。

最典型的故仔還有「矛盾」— 參賽者間的矛盾、評判與導師間的矛盾、導師與學員間的矛盾、花姐與學員間的矛盾。如果你有看過前三季,相信可以就以上每項各舉一百個事例。

但畢竟《造星》已經第四季了,從忠實觀眾來看,這套敘述故事的方法也未免太過熟悉了。以第一集為例,當旁白君說出一句「今年有這麼多人報名參加…當然是精英之中的精英,今季的參賽選手歌精舞勁,令人目不暇給,好難揀呀」,基本上大家都料到下一句必然是「但係…」,而緊接的畫面必然是參賽者的走音片段 — 這已經是第一季(第零集)的老橋段了。而擺在觀眾前面的,很可能還有熟悉的花姐嘴臉、熟悉的 dancer 唱唔到歌、熟悉的衝突源頭、熟悉的賽制爭議……

對,又來了。

當然,其實大家都明白,這種「又來了」放在電視工業上其實很難避免。媒體學者 David Hesmondhalgh 曾這樣比喻文化工業:它們做的就是把不同材質的黏土用力擲在牆上,大部分都會滑在地上,而少數留在牆上的,就會大量複製,繼續擲下去。

《全民造星》正是這樣的黏土。它既為電視台(以至整個香港娛樂界)帶來新血,及背後源源不絕的收入,同時又定時定候在觀眾間掀起話題,吸引收視……電視台著實沒有不繼續辦下去的理由;問題只在於,在電視工業所逼的「又來了」之時,創作人如何避免因循,發揮創意,以至保存初心?

*   *   *

某程度上,Mike 導和「無制限 OT 編集団」其實處於一個頗為危險的境地。

畢竟《Error 自肥企畫》的爆紅,其實還不過半年前。與其說這個節目紅了 Error,更準確說法是紅了幕後的製作團隊 — 君不見過去半年,Mike 導可能是 Mirror 與 Error 以外,香港其中一個接最大廣告的人。

爆紅以後,如何繼續創作下去?這恐怕是歷史裡的老生常談,而放在製作周期更短促的電視工業,這個挑戰恐怕更為嚴峻 — 像「無制限 OT 編集団」,《自肥》不足半年就有新節目出街 — 究竟要乘勢追擊,還是另闢蹊徑?是按照上次觀眾喜歡的口味,還是從創作人喜好入手?上次 CLS 暴走以後,究竟今次的空間是否仍然廣闊無垠?

這星期我和許多觀眾一樣,不期然帶著以上連串問題,收看他們的新作《香港秘密搜查官》。與《自肥》相比,新節目沒有了「娛樂載體」Error,沒有了死亡行星,也沒有了 Mike 導賴以成功的瘋狂綜藝……坦白說,上次節目成功的元素,這次都沒有了。而如果你耐性有限,《搜查官》還有很多令人看不過眼的瑕疵 — 例如節奏有時拖宕,主持間有時不太有火花,一些「秘密」有時其實略嫌 cliche、不太驚喜(例如第二集的 UFO)。

有人會問,為何「無制限」團隊為何不複製之前的成功方程式?答案可能是:這未必是他們最想做的事。數月前跟 Mike 導一同到北潭涌片石,途中他除了提及自己想成為生態攝影師的夢想,也說過其實不太想又跟 Error 合作拍節目 — 當然大家很合拍(看兩輯《花姐 Error 遊》都知),但就是太合拍,太熟悉彼此,出來的結果有時反而太在預期之中,缺乏驚喜。

《香港秘密搜查官》會是他們想做的事嗎?或要留待 Mike 導下次受訪再解答。但作為觀眾,我們還是不難在節目中感受到這班人的熱情與真誠。這不僅見於「無制限」團隊拿手的「Behind the Scene」畫面,也體現在節目那些「搜查」項目的設計。

圖片來源:劉諾衡 Mike Lau facebook

老實說,維港水底有什麼,中秋海水是否特別清,這些原本都不是大眾關心的事。但正因為他們在節目中無比認真,甚至大費周章地查證,觀眾才不期然地肉緊埋一份 — 究竟亞特蘭提斯號會否重見天日?究竟他們能否遇上赤麂?

這份近乎老套的認真、肉緊,到最後還是源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正如第四集編劇阿暉寫下的結語:「香港係有水清嘅時候,只係可遇不可求。潮夕理應影響我地嘅水質,但係環境入面有太多其他因素。海洋波雲詭譎,清水可能突然變濁,濁水又可能突然透徹。不過如果你淨係鐘意馬爾代夫,澳洲,沖繩,香港嘅水清唔清,濁唔濁,又有咩關係呢?」

如果你還聽得出弦外之音,可能因為你也是熱愛這片土地的人。

第五集尋找赤麂足跡,過程本身也令人感動。事後在網上讀到不少人對 Mike 導的一番話(「我覺得(赤麂)係全部香港人應該要知道嘅嘢嚟嘅」)有所感覺,而製作團隊也形容,「這任務是節目中心思想的重要表述」,為什麼?在此加一個無謂聯想 — 據嘉道理農場指,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是香港唯一的原生鹿科動物 — 那麼在處處是「馬」的香港,帶著最嚴謹的求真、查證精神,尋找「鹿」的僅存蹤跡 — 訊息再明顯不過。

《香港秘密搜查官》片段截圖

Mike 導和「無制限 OT 編集団」又來了,沙石當然少不免,但他們避免因循,保持熱血,然後淡淡地、真誠地道出對香港的愛,這份心意很多人也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