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約翰遜(資料圖片,來源:Boris Johnson Facebook)

過去一周,英國首相約翰遜的醜聞可謂接二連三。先有包庇涉貪議員後再 24 小時內轉軚;再被揭保守黨多年來懷疑讓有錢人以 300 萬英鎊買貴族身分。反對派自是對他狠批有加,但就連約翰遜的隊友,從現任官員、議會同黨,以至退下火線的老臣子,都公開發言力插。90 年代的前首相馬卓安 (John Major) 直指,英國政府現在儼如覺得「我哋話晒事」,「這須要停止,須要盡快停止」。

連串政治風波到底是怎麼回事?

馬卓安,1992 (Photo by David Levenson/Getty Images)

【事件一】彭德森案

彭德森 (Owen Paterson) 是現任國會議員,曾任環境食物及鄉郊事務大臣及北愛爾蘭事務大臣。然而,近日一份由國會標準事務專員 (Parliamentary standards commissioner)  Kathryn Stone 撰寫的報告指,彭德森自兩家公司獲取每年 10 萬英鎊(約 106 萬港元)報酬,為這些公司擔任「顧問」,在國會進行政治游說。報告形容事件「惡劣」,是「收費倡議」,「令議院名譽掃地」。

彭德森否認指控,指他在國會的發言都是真心為人民著想,而非為兩家公司利益。他又批評,國會的調查令他無上訴權利。

Owen Paterson(前者)(Photo by Leon Neal/Getty Images)

然而否認無效。作為懲罰,國會標準委員會建議懸擱彭德森參與 30 個議會開會日。此舉被視為重罰,可影響彭德森議員政治前途。

一般來說,標準委員會的建議會獲國會通過。然而上周三,在彭德森慫恿下,約翰遜政府介入。

透過保守黨黨鞭,約翰遜要求保守黨議員投票暫緩彭德森的懲罰;更要他們推行國會紀律制度改革,尤其是增設上訴機制,而負責的委員會,主要由保守黨組成。

彭德森有錯,可說是一眾議員共識。約翰遜卻疑試圖加設「自己人聽自己人上訴」的機制,幫助彭德森脫罪。這做法引起極大反彈。縱使保守黨黨鞭要求,許多黨議員亦堅決不從,最終超過十人在投票時倒戈,更有數十人棄權,儘管最後議案仍獲通過。

英國國會(資料圖片,攝於 2016) (Photo by Kirsty Wigglesworth - WPA Pool/Getty Images)

那時候大概誰也沒料到,議案通過反而搞出更大的大頭佛。

反對派宣言將杯葛新設的紀律制度。與此同時,保守黨內以及社會大眾亦反對聲不絕。結果約翰遜政府在不到 24 小時內轉軚,周三投票後於周四早上撤回方案。轉軚後,唐寧街 10 號聲明,認同須嚴格監督議員不會為利益作政治游說。

彭德森最後還是保不了。他在政府轉軚後宣布辭職,儘管仍堅稱自己沒有做錯。他又嘆官場殘酷,指因今次事件自己已接受國會長時間調查,尤如經歷「非筆墨能形容的惡夢」。他說離開議會後會繼續換個崗位,為社會服務。

事件還未完。自由民主黨 (Liberal Democrats) 議員在國會要求就事件進行緊急辯論,並就「以權謀私 (sleaze)」作獨立調查;同為反對派的工黨領袖施紀賢 (Keir Starmer) 則批評約翰遜嘗試干預國會,是「徹頭徹尾的腐敗」,要求約翰遜就事件道歉。

緊急辯論原定於昨日(8 日)進行,而約翰遜這時又有爭議舉動──他沒出現,只派出內閣辦公室部長柏建熙 (Stephen Barclay) 參與,而自己則去探訪一家醫院。此舉令他被嘲弄「縮沙  (running scared)」。唐寧街 10 號則表示,探訪是一早約好,並堅持柏建熙是出席的合適人選。

施紀賢(圖片來源﹕UK Parliament @flikr)

【事件二】「售賣」貴族身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彭德森事件期間,又有傳媒爆出保守黨過往一直推薦願意捐款的人出任上議院議員。

上議院即 House of Lords,由約 800 多名非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當中主要是貴族(現時共有 784 名)。制度上,首相擁委任上議院議員的權力。成為上議院議員,一般來說也就是成為貴族。由於非經選舉產生,上議院須稱為「議院」,實權遠比下議院(即「國會」)少,惟仍享有顯赫地位。

由《星期日泰晤士報》和開放民主網 (Open Democracy) 聯合進行的調查指,保守黨有系統地安排捐款超過 300 萬英鎊(3,169 萬港元)的保守黨司庫,獲得上議院席位。報道指,過去 20 年,所有共 16 個保守黨主要司庫,均獲上議院席位。

Open Democracy 報道截圖

這些人當中,部份人進身貴族的資格成疑。例如銀行家 Peter Cruddas,貴族院任命委員會就反對其任命,而約翰遜仍然堅持。最終 Peter Cruddas 在今年 2 月成功成為貴族。正是今次事件,令貴族院任命委員會有人不滿,將事件公開。

其中一名透過此途徑進身貴族的 Michael Farmer 直指,保守黨首相以貴族席位「獎勵」幫保守黨籌款的司庫,是一直以來的「傳統」。

一名前保守黨官員形容事件是「一望而知是醜聞」,又透露此舉早在黨內人所共知。另一名前保守黨主席亦指,「真相是整個政治體制都知道這些事,而他們甚麼都不做」。

沒有證據證明保守黨明確要求或承諾任何人,透過捐獲得貴族身分。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大臣尤俊仕 (George Eustice) 回應事件指,獲封貴族的前保守黨司庫們都是慈善家,向社會大筆捐獻,而且在商業上也很成功,因此獲考慮賜予貴族身分。

而許多公眾則認為,這與彭德森事件同樣,是「以權謀私」的醜聞。

Peter Cruddas 獲上議院議席。 (Photo by House of Lords/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裝豪宅、放豪假......約翰遜的諸多批評

上述兩件事是近期約翰遜面對的醜聞。然而他的負面消息不止於此。

比如約翰遜早已被指花費遠高於規定資金近 7 倍的 20 萬英鎊(約 211.3 萬港元)翻新官邸,並嘗試要求保守黨捐款人「找數」。約翰遜又被指繞過正當程序,將政府應對疫症的合約批給某些「VIP」企業。約翰遜也被批經常在關鍵時刻(如狠批政府處理疫情不當的報告出爐之際)去度奢華的假。就連他之前任倫敦市長時的婚外情,最近亦被拿來談論。

對約翰遜的批評還包括針對其個性。《衛報》發表一篇文章,提到在最近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6),其他國家視約翰遜「好似小丑一樣」,指他過往喜歡在公開發言時開玩笑,但在大會上,他說的話(以占士邦拆彈形容氣候問題的逼切性)卻沒有人笑。他又被拍到在人人戴口罩時不戴口罩,懷疑開會時打磕睡......

約翰遜在 COP26 (Photo by Jeff J Mitchell/Getty Images)

民望插水 保守黨與工黨差距收窄

約翰遜上述表現,在英國政界招來政敵以至隊友的許多不滿。以彭德森為例,有保守黨員形容事件為足球場上「擺烏龍 (own goal)」,因為他們被逼在國會違背自己意願,投票贊成約翰遜保彭德森,卻在不到 24 小時內,由約翰遜自己推翻方案。約翰遜的隊友認為,與其如此,何不一早不保彭德森,則風波不會發生。

現任教育大臣納齊姆・扎哈維 (Nadhim Zahawi) 亦承認政府做錯,說不應介入國會,保彭德森。就連 1990 - 1997  年任首相的保守黨人馬卓安 (John Major) 都開腔指,約翰遜政府做法「可恥、錯誤」,說事件反映政府認為「我哋話晒事 (we are the masters now)」,「這須要停止,須要盡快停止。」

而約翰遜最少到現時仍未有道歉跡象。他缺席國會就彭德森事件的緊急辯論,拒絕評論「買貴族身分」的報道,就連對就彭德辭職,他的評價都是「對國會失去他的貢獻感到可惜」。

約翰遜民望下挫。Ipsos MORI 最新調查指,約翰遜與保守黨的評分自 9 月以來有下滑趨勢,10 月 29 日至 11 月 4 日的調查顯示,僅 34% 受訪者滿意他任首相的表現,比 9 月下跌 5%,而不滿其表現的則有 61%,大升 10%。

另一由 YouGov 進行的調查指,保守黨與工黨的支持率從原來 6% 的差距收窄到 1%(36% 比 35%)。

不過曼徹斯特大學教授 Rob Ford 指,醜聞與約翰遜評分下跌未必有關,因為約翰遜的形象一直是不太理會規矩,他在其政治生涯中也無意隱藏這一點。換句話說,其「破格」行為,可能英國人見怪不怪。他估計,約翰遜評分下跌可能與疫苗政策更有關係,又指他仍有足夠優勢在今後選舉勝出。

然而 Ford 亦表示,以權謀私的影響,往往會隨年月累積。他形容,這些事情就有如腐蝕性的霧,雖沒即時危機,但可以有一刻,對他構成巨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