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球場於 2017 年上演英超亞洲盃。(資料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政府 2019 年時指啟德體育園區與香港大球場功能上重疊,建議改建大球場。據今年 11 月康文署向灣仔區議會遞交的文件透露,香港大球場改建後,座位數目會由 40000 個減至約 9000 個,比 1994 年重建前更少。香港大球場最初舉行田徑、校際比賽為主,後來不再設有田徑跑道,現時政府擬改建後重設田徑比賽設施,例如環繞真草球場長 400 米的跑道,讓團體及學校舉辦體育活動,即回復最初用途。

足總主席貝鈞奇:非常合理

足總主席貝鈞奇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做法非常合理,估計新建的啟德體育園將於 2023 年落成,可容納 5 萬觀眾,以他估計,原本在大球場舉行的大型賽事,都會移師至新場地,「新球場起好,當然用新球場。」

他提到,較大型、較頂級的本地賽事,觀眾 6000 至 7000 人「要到頂峰」,除非有外隊或其他重要賽事,才會吸引較多人入場觀看。貝鈞奇指出,目前經常會用的旺角球場,座位可容納 6600 人,當日後有啟德體育園,大球場改變用途,將觀眾席減至近1萬個座位的中型設施,他個人認為較合理。

1994 年擴建至 4 萬座位   稱設施完備

據政府網頁資料顯示,建於1952年的香港大球場,最初設有 28000 個座位,用來舉行重要田徑比賽,以及校際比賽、學校運動會等活動。

其後由於座位數量及設備不足,由香港賽馬會出資重建,並於 1994 年 3 月啟用,不再設有田徑跑道,但座位增至 40,000 個,是本港目前最大型的戶外多用途康體場地。據康文署合辦的「香港記憶」網站,賽馬會當時曾捐款 8 億5000 萬港元資助重建。康文署網站形容,「大球場設計新穎、設施完備,是舉行各類體育、宗教和社區活動的理想場地」。

改建稱因與啟德體育園功能規模重疊

政府在 2019 年時指,大球場的座位數目及配套設施,未能配合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等賽事需要,場地亦沒有專門設計的媒體中心、藥檢室,指將會興建的啟德體育園,會設 50000 個座位的主場館。康文署當年指因該主場館,和香港大球場在規模及功能上有所重疊,現時在大球場舉行的大型體育活動,日後將會移師啟德體育園區舉行,而大球場將改建為公眾運動場,設有真草球場,供足球及欖球比賽之用,並重新設有田徑比賽設施。

據康文署今年 11 月交予灣仔區議會的文件,改建後香港大球場的座位數目,將會由 40000 減少至約 9000 個。大球場改建後,會有環繞真草球場長 400 米的跑道,在沒有比賽或大型活動時,市民和團體可訂場進行足球、欖球、田徑訓練等活動,跑道亦會開放予市民跑步。新設的亦包括傳媒中心、育嬰室等。

改建後將符噪音標準

至於改建後的噪音影響,初步顧問評估指,在 9000 個座位之運動場上,增設隔聲屏障後,可符合環保署對噪音的要求,又指大球場將主要讓本地團體及學校舉辦體育活動,這些活動之交通高峰時期,並不會與平日的交通繁忙時段重疊,運輸署審閱後並沒反對。

香港大球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