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辦和平紀念日展覽 創辦人籲記住、欣賞香港歷史 參觀市民憂將來難再紀念
11 月 11 日是和平紀念日,不少國家、地區均會紀念在一戰、二戰中陣亡的士兵。香港亦不例外,每年 11 月第二個星期日,中環和平紀念碑都會有悼念活動舉行,紀念為港捐軀的將士。本周末有團體舉行展覽,展出虞美人花的產品,發起人希望可以將歷史傳承下去,又稱大眾應記得和欣賞香港的歷史;不少到場的市民均認為社會運動後本土意識增強,更多人願意了解香港的歷史,但有市民表示,在現時政治氣氛下,連配戴虞美人花都會猶豫,「香港好多嘢唔做得。」
團體:視推動本港歷史為責任
團體 The Philatelist 於去年 4 月成立,今次是第二年舉行和平紀念日展覽。創辦人 Jerry 表示,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十分重視和平紀念日,11 月起當地人就會佩戴虞美人花裝飾,然而香港的關注情況相對較低,「香港唔好話戴唔戴 poppy 喺身,想去買一朵 poppy 都唔知去邊度買。」
Jerry 表示,現時未必太多人知道和平紀念日的歷史,教科書亦不會再有相關歷史的記載,希望能夠略盡綿力提高港人的意識。他強調,不論政見,香港保衛戰和其他在香港發生的戰役都是值得紀念和記錄的歷史,「係需要去記得,需要 appreciate。」
其中一個展品是《蘋果日報》終章的金屬徽章,Jerry 表示產品以最後一份《蘋果》的頭版設計,以此紀念曾經存在過的報章。同時展覽亦有不同港英時期的產物,如標誌性的紅色郵筒。Jerry 認為政府嘗試以「去殖民地化」的手段令歷史消失的同時,更有責任將舊時的香港呈現出來,否則「去到再下一代就唔再會有人知」。教科書沒有紀錄,只剩下口耳相傳的方法,若此方法都失去,關於香港的歷史自然會消亡。
展覽為期三日,Jerry 指首天反應最好,參觀者需排隊等候入場。他稱,參觀者來自不同年齡層,有長者亦有中學生,不少人都有佩戴虞美人花,樂見他們對和平紀念日有認識。
市民:本土意識增強 更多人了解歷史
記者到訪期間不時有市民到場參觀,黃先生在港英年代曾任皇家輔助空軍,他今天特意前來收集郵票,順便看看有關和平紀念日的展品。他認為市民應該了解戰爭時發生的事,知道曾有人為保衞香港而犧牲。
部分參觀的市民有戴上虞美人花的扣章,例如陳先生。臨近閉館的時分到場的他認為,近一兩年有更多人留意和平紀念日。但擔心紀念活動未來或會越來越少,主因在於本港的政治環境。
陳先生表示,自己往年都會戴上 poppy 扣章,今年雖一如傳統在 11 月戴上扣章紀念日子,但心中亦曾出現一絲猶豫,「好似香港好多嘢唔做得,以前覺得冇問題嘅嘢,去到宜家發現…變咗違法嘅行為。要諗清楚戴咗會有其他人質疑,可能有唔鍾意你嘅人會借題發揮。」
另一名市民吳先生亦在胸前戴上 poppy 扣章,他認為和平紀念日有重要的價值,因祖先在戰爭中的貢獻和付出,才可孕育下一代人。他續指,世界大戰是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影響全世界人,自然具紀念價值。
吳認為,在社會運動後本土意識增強,不少人開始了解和關注香港過去的歷史。他相信需要更多人認識本港的歷史,才可以將歷史傳承下去。近兩年和平紀念日的活動因疫情而規模大減,吳對政府做法感到無奈,稱「自己地方發生嘅事,冇人理會,變相好似得自己知道」,但他相信歷史並不會消亡,因坊間有不同團體和組織一直舉行不同形式的展覽,吸引更多市民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