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媒體》製圖

料 2025 年總入境旅客最高達 4,100 萬人次

澳門旅遊局公佈《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下稱:「總體規劃」)首份檢視研究結果。這研究預料於 2025 年總入境旅客為 3,600 萬至 4,100 萬人次,在此期間澳門旅遊業發展機遇主要在大灣區。

澳門旅遊局昨日(12 日)在其網站公佈該檢視報告。據報告,是次檢視以五年為一個檢視期,使用 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時間序列模型,為澳門 2025 年旅遊業的基本情況及指標提供預測。這份共有 66 頁的檢視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澳門旅遊業發展狀況的檢視及分析;2016-2020 年的執行情況回顧;五大重點議題的深化以及行動計劃方案及關鍵指標的增減修訂。

於 2017 年正式公佈的「總體規劃」,共提出八個關鍵目標,包括增強多元化的旅遊產品和體驗、塑造多日旅遊目的地形象,拓展高價值旅客市場及鞏固澳門在區域和國際旅遊領域的核心旅遊城市地位。

三大巴為澳門著名的旅遊區之一,由於疫情關係入境旅客減少,該區的熱鬧情況亦不復以往,攝於本年 10 月。

在分析旅遊業增長情境以及關鍵指標的檢視修訂方面,該報告指出,2025 年總入境旅客的預測為 3,600 萬至 4,100 萬人次;而旅客非博彩消費則「回復至疫情前水平」;2019 年旅客非博彩消費為 640.8 億澳門元(下同)。

圖片來源:檢視報告

該報告又預測 2025 留宿旅客平均逗留時間為 2.5 至 2.9 天,比 2019 年的 2.2 天長。至於旅客人均消費則「維持穩步上升趨勢」,而 2019 年旅客人均消費則為 1,626 元。

未來四年 旅遊業發展希望在大灣區

在分析澳門旅遊業發展的現況時,該報告指出,澳門旅遊業發展機遇主要集中在大灣區。當中的機遇包括大灣區日漸完善的交通基礎建設及簡化的口岸通關手續將為旅客帶來更便捷的體驗;大灣區在文旅跨區域合作逐步加強, 通過合作舉辦各類獨特文化活動有望吸引更多國際旅客。

旅遊業總體規劃首份檢視研究指出,橫琴同澳門可在發展旅遊業上優勢互補。(圖片來源:政府橫琴合作區宣傳片截圖)

據這報告,澳門與橫琴在旅遊業上可形成產業互補、 市場錯位、 協同發展的深度融合,有利澳門旅遊業探索開發更加多元的旅遊產品體系豐富休閒大業態;內地旅遊消費支出持續增長。

報告亦指出澳門在基礎設施、人才發展和城市規劃等方面的支撐體系不夠成熟、產業結構較單一、旅客客源構成單一、新冠疫情對澳門旅遊業衝擊較大、內地消費者出境旅遊目的地更加多元、亞太地區其他旅遊目的地的激烈競爭等均為澳門旅遊業發展的限制及挑戰。

當局在未來四年應推進或爭取 57 項「焦點具體行動」

在推進「總體規劃」所列出的八個目標,研究提出推進或爭取 57 項「焦點具體行動」,包括澳門應豐富海上觀光的體驗;加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共同推動一河兩岸及區內島嶼的旅遊資源發展;加強推廣特色夜間活動,將澳門的夜間旅遊資源立體地呈現給旅客;在條件可行下推動直升機遊;持續對外推廣塔石藝墟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發展項目的定位;持續把望德堂區及其他具潛力的區域打造成文化創意片區;持續推動澳門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的核心城市,延長旅客逗留時間;與大灣區城市聯動,洽談在澳舉行國際會議及展覽,藉此推動經濟發展。

而在推進「優化城市發展模式」這目標,該報告提出的「焦點具體行動」,包括於荔枝碗船廠片區規劃城市級文化設施;針對現有文化歷史片區,如益隆炮竹廠、永福圍等,透過結合公私營機構協作的營運模式,進一步豐富文化旅遊元素;提振內港經濟活力,發掘更多特色店及具條件的中小企業入駐。

金蓮花廣場亦是澳門熱門旅遊景點之一,攝於本年 10 月。

有關「鞏固澳門在區域和國際旅遊領域的核心旅遊城市地位」這一目標,其「焦點具體行動」亦不離開大灣區,行動包括爭取遊艇自由行逐步推廣至除中山以外的其他地點,特別是珠海橫琴、深圳前海以及廣州南沙和海南等地;促進澳門與橫琴旅遊資源互補發展,推動業界開發更多高端新穎的聯遊路線;積極與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城市的博物館、美術館合作策展或相互展出館藏,加強城市間交流;與粵港共同推動及合辦以國際龍舟邀請賽、醒獅表演賽、傳統武術表演賽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傳統體育賽事,並打造成國際級體育盛事;在與葡語國家簽訂旅遊合作備忘錄及提供培訓課程的基礎上,致力與當地旅遊業組織加強溝通,協調及推動在旅遊領域的多方面合作。

報告:旅遊高峰期時主要免費旅遊景點易出現過度擁擠

亞馬喇前地公共巴士轉乘區是澳門最繁忙的巴士站。

有關澳門現時旅遊承載力情況,據該報告,澳門交通設施及公共資源方面,的士和巴士等公交系統的接待能力有限;酒店設施、水環境承載力、固體廢棄物承載力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故建議:「分散城市內外旅客的分佈及旅客遊覽時間,制訂合理的監測及應對措施」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及設備需進一步改善,尤其需加強交通設施承載力」。

圖片來源:檢視報告

該報告又指,透過比較 2015 年及 2021 年兩次居民調研結果,顯示旅遊景點及土地及基礎設施承載力提升較少,交通設施承載力得分持續偏低。有關旅遊景點方面,2021 得分 2.99 分(以 5 分為滿分,下同));有關交通設施承載力 2021 年則 2.25 分;土地及基礎設施 2021 得分為 2.68 分。

 

原刊於《論盡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