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和平】在東方快車上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文:Gunslinger 不曾遠去的硝煙】
雙十一,對大家來說,有什麼意義?是購物狂瘋狂爆買的購物?是單身狗苦中作樂的單身節?還是零食愛好者的百力茲日?對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這天更重要的意義,是紀念和平及悼念為保衛和平犧牲軍人的國殤紀念日。
這一天的設立,主要是為紀念一戰的終結。由於持續的戰爭導致各國經濟瀕臨崩潰,民怨沸騰,無力繼續作戰,德國各盟友相繼投降,最後德國也爆發了有如俄國二月革命般的德國十一月革命,整支海軍拒絕作戰,帝國被共和國所取代,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Wilhelm II)退位,共和國看守政府鑑於國內情勢混亂,決定向協約國講和停戰,威廉二世退位後翌日由看守政府代表埃茨貝格爾(Matthias Erzberger)親赴法國北部瓦茲省(Oise)康邊(Compiègne)附近森林的一節東方快車車廂(2419 號車廂)簽署停戰協定。
停戰談判早於 11 月 7 日便在意識到戰局難以逆轉的德軍統帥興登堡(Paul Ludwig Hans Anton von Beneckendorff und von Hindenburg)主動請求下進行,只是在敗陣難逆之下,便註定處於絕對的下風。協約國代表法軍統帥福煦(Ferdinand Foch)態度強硬,列出的條件苟刻,全是單方面要求德軍全面撤走讓協約國軍隊佔領,放棄所有殖民地,賠償巨額款項,另外還需主動裁減大部分軍備。三日的談判中,德國代表失去主動權,只能在部分條款提出糾正要求,如把協約國要求摧毀的過多潛艇數量改回實際上德國擁有的潛艇數量。當得悉德國十一月革命結束,德皇正式退位後,德國代表埃茨貝格爾只能形式上抗議過於苟刻的條件,但隨着福煦的一句「戰爭就是戰爭」後,德國代表只能在 11 月 11 日清晨 5 時簽署停戰協議。諷刺的是,福煦的這句,正是前德國宰相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在 1871 年普法戰爭後簽署法蘭克福條約(Friede von Frankfurt)時,對敗陣的法國代表的回答。
康邊停戰協定(Armistice de 1918)於早上 11 時正式生效,這一天也因此在翌年被英國列作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作為紀念,其他國家也相繼仿效,把這天列作停戰日(Armistice Day)或退伍軍人日(Veterans Day)。這一天,大家會戴上曾經開遍戰場的虞美人花(Red Poppy),紀念在這場導致交戰雙方近一千萬人陣亡的戰爭中一眾死難者,以及得來不易的和平。只是,隨着條款更苛刻的巴黎和約的簽署,德國民眾對協約國更加憤怒,隨着希特拉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戰難以逆轉。當 1940 年德國攻陷法國首都巴黎後,法國代表只能在康邊同一位置向德國投降,直到 1944 年才得以復國,和平直到 1945 年日本投降後才再次降臨。現今,人們在 11 月 11 日紀念兩場大戰,並在 11 月第二個星期日 11 時舉行悼念儀式。只是,不知現今的和平,還能持續多久?
#lestweforget #remembranceday #oldsoldierneverdie #armisticeday #veteransday #和平紀念日 #國殤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