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8 成貧窮兒童要照顧家人 平均僅 10 歲 繁重家務影響學業
今年 10 歲的樂樂來自單親家庭,媽媽自她 2、3 歲起便患有坐骨神經痛和心臟病,身為獨女的她於是自小便照顧病母,由洗碗、抹地、買餸、煮飯等均一手包辦。在另一個貧窮家庭中,5 歲的 Katie 也自妹妹出世後,幫忙倒垃圾、煮菜、替妹妹洗澡等。自言懂得煮「蕃茄炒蛋」的她,被熱油彈到手痛只能「搵水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日公布調查數據表示,逾 8 成受訪貧窮兒童均要照顧家人,平均年齡僅為 10 歲,正就讀小學。
今年只有 9 歲、讀小三的 Leon,平日幫忙母親打理家頭細務,由洗碗、洗衣、煮菜、替 6 歲妹妹洗澡,也是一手包辦。他自言眾多家務中,最困難是煮飯,曾經煮過「蕃茄炒蛋」的他被油燙倒,「要十分鐘先好返,搵水沖」;5 歲的 Katie 也要替媽媽煮菜,曾經用小刀切菜,而媽媽也在旁煮飯,個子小小的 Katie 則要站在小凳子上煮蛋,曾被熱油彈到,笑言「呵呵」便沒事。
除了煮飯,也有窮孩照顧病患家人。10 歲、讀小五的樂樂,自小便要照顧患坐骨神經痛病和心臟病的母親,母親每 2 至 3 星期便會突然發病,不能下床,在旁的樂樂要幫忙拿水、扶起床,「(媽媽)郁都唔郁」,一手包辦家頭細務後,才開始溫習、學鋼琴。13 歲的 Sherry,哥哥在內地讀大學,而媽媽則上班,唯好獨自照顧家中患糖尿病的爸爸,替爸爸打針。
社協:促政府設兒童資料庫跟進支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表示,目前本港貧窮兒童人口多逾 27 萬人,當中出現不少「窮孩子,早當家」情況,窮孩因父母長期病患、父母工時長或來自單親家庭等原因,需要獨立自理生活、照顧家人。據外國社福研究定義,這些孩子被稱為「未成年家庭照顧者」(young carers),而不少兒童因照顧工作負荷過重,影響身心及社交發展。
社協去年 6 月至今年 9 月,訪問了 201 位兒童,逾 8 成本港兒童需要做家務或照顧家人,當中近六成半居於籠屋、板屋和劏房,而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10 歲,正就讀小學,要處理的家務包括洗碗、倒垃圾、洗晾摺疊衣服、吸塵抹地、煮飯、幫忙家人洗澡,以及為病患家人用膳或餵食等,每星期平均花 10 小時照顧。
社協表示,為數不少照顧家庭的兒童,感疲累、無奈及很大壓力,也因過度參與家務,精神不足,影響學業;是次調查也發現,普遍兒童希望學習、家庭經濟上的支援,惟他們普遍沒有主動尋求支援。
目前社署並沒有相關未成年兒童照顧者研究,社協建議當局設立兒童資料庫,適時跟進及提供支援;另建議當局訂立相關支援政策,包括開設支援服務中心,適時轉介個案及資源配對,中小學社工也可發揮「守門員」角色,向有特別需要的學童提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