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歡你是妳》劇照

【文:Cecilia Wong】

在《喜歡妳是妳》播放的 95 分鐘,我一直焦躁不安的地等待,在談善言與楊偲泳二人唯美夢幻的鏡頭過後,導演們會嘗試處理社會否定女女情慾的問題;然而,隨著影院燈光亮起,我期待的心卻熄滅了:女女情慾仍舊被否定、異性戀霸權的思考模式亦未被挑戰,更吊詭的是導演們也似乎沒有怎樣深究這些問題。

簡單而言,這部久違的港產女女電影無法逃離以懷緬舊時或回顧過去的方式來呈現女女同性情愛抑制的套路。其實港產片中不乏女女情愛的畫面,更有過開張明義描寫女同志/女女情慾的電影(黃玉珊的《雙鐲》(1989)、張之亮的《自梳》(1997)、張艾嘉的《心動》(1999)、楊凡的《遊園驚夢》(2001)、麥婉欣的《蝴蝶》(2004)、王穎的《雪花秘扇》(2011))。而《喜歡妳是妳》是近十年唯一一套以女女情慾與感情交流為主軸上映的香港電影,不禁令人期待。然而,這部 2021 年上映的電影仍沿用 30 年前女同電影訴說回憶的敘述方式展開,故事線離不開:主角憶起二人從友誼中萌生初戀愛意,卻因世俗壓迫而要向現實低頭、分開,現在只能懷緬過去曾經擁有的美好。這回顧式(looking backward)的電影敍事手法契合了 Fran Martin 於《Backward Glances》一書中所提道的觀點:在華語文化/媒體中,女性之間的愛情與一種紀念性的表現方式聯繫在一起,對於女性之間的情慾或浪漫關係的描繪,幾乎總被記憶佔據。[1] 在開場時,李芯悅(楊飾演)邀請李詠藍(談飾演)作她的伴娘已奠定了二人的遺憾:兩位女主角在女校求學期萌生的情愫注定不敵世俗異性戀規範、注定只能成為過去式,沒有現在,更不會有將來。

的確,社會上有著許多電影情節般的故事;但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這部電影似乎沒有嘗試令人反思這些「現實」背後的異性戀霸權架構;反之,電影所呈現的畫面與情節卻不知不覺地鞏固並加強了女女情慾是「幼稚」、「不成熟」、「不確定」、「不存在」、「注定逝去」的意識形態。其中一段情節講述二人的親密關係被社工撞破,校長約見雙方家長想要棒打鴛鴦,二人的爸爸在校長室門外進行了一場男子漢的對話,開玩笑地說道「好彩係同女仔」(唔使擔心會搞大肚)、「未試過男人啫,試咗之後返唔到轉頭」。看到這裏,本以為劇情將會處理女女情慾不被承認的既有問題,但期望落空了;而導演的映後談更戳破了劇中夢幻的假象,再多女校日常的細節和再多談、楊二人的唯美大頭也不足以力挽狂瀾。男導演大概提到這段戲是他「作為一位爸爸嘅投射,套自己嘅諗法入去,只要個女開心就好」。以父親的愛掩蓋(gloss over)導演自身所嵌入(embed in)的異性戀為常態的思考模式,導演不單是純粹呈現女同關係的「現況」,更是將自己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毫無掩飾地、粗暴地展現大銀幕之上:女性情慾注定嵌入異性戀模式之中,女女(特別是年輕女性之間)的情慾必須設置於其無知、未沾污的身體(未被陽具插入 = 沒有性經驗 = 純潔)的想像之中,而女性間的情慾必須透過並依附陽具作界定,女性沒有能力(capability)和主體意識(agency)為自己的情感和身體作決定。

而更令人皺眉的是:主角二人不但被想像成需要依靠陽具插入才能確認自己情慾,她們在電影中也確實透過被陽具插入才能確定心意。李詠藍被李芯悅拒絕復合後,飲得爛醉,並借醉主動要求與暗戀她的好兄弟上床,透過傷心、難過、不舒服的插入、完事後的沖涼和將衣櫃裏所有裙子都棄掉的決心(旁白自述:從此我唔再着裙),確立李詠藍對李芯悅的愛意為真實的存在,而李詠藍女同的身份亦藉她變得中性的打扮確立。這豈不是二次否認了女性自我確立情慾的能力,並鞏固了一般「女人一定係畀男人 hurt 過先會鍾意女人」的異性戀為預設的意識形態嗎?

換句話說,分開不是問題、迷惘不是問題、呈現現狀(status quo)也不是最大問題,正如《叔.叔》也沒有童話式結局;問題是導演們似乎沒有自覺:電影工作者及電影本身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和塑造/重塑意識形態的能力。導演們收集了許多女同志/女女的故事拍成電影,但遺憾的是導演們似乎未深思到自己掌控著如何呈現這些故事和觀眾如何接收這些故事的能力。許多觀眾在映後談紛紛表示很喜歡這部電影,不少媒體亦以獵奇方式報道 [2],恰恰反映這電影所呈現的意識形態與社會主流價值相符,但卻未能進一步創造更多反思的空間。借用林松輝教授的說話,「電影不只是電影;電影不僅僅是現實生活或虛構情節的再現,它更具有形塑身份的能力,包含個人與群體如何建構自我身份以及被他人界定與認可身份。」[3]

我們能想像不是活在回憶中的女女情慾嗎?我們能想像女女情慾和愛情的現在進行式和將來式嗎?我們作為觀眾能與電影中的女主角一起經歷迷惘,並一同思索以後嗎?我們能想像不是建基於男性情慾之上的女性情慾嗎?我們能看到不靠陽具插入所界定的女女情慾嗎?我們能看到女主角不單是被動地接受異性戀為預設,而是主動反思、回應、甚至對抗的情節嗎?

我愛看港產片,更樂見多元題材的電影。但支持港產片不等如只講好聽的說話。飲多啲水、讀多啲書、不要停止思考,抱持批評的心和接受批評的心,是我們在此時此刻最需要的。

 

[1] 原文:“the topic of love between women has been constitutively linked with a memorial mode of representation,”; “erotic or ro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women are depicted, one almost invariably finds a preoccupation with memory” (2010, p.3). 
[2] 其中在 Google 搜尋器排首位的報道為《香港 01》的〈《喜歡妳是妳》首預告大量親密場面 談善言楊偲泳揭女校秘聞〉
[3] 原文請參考林松輝的〈我們與愛的距離 — 英雄救美、愛情幻覺與《幻愛》的政治性〉

作者自我簡介:現為中大性別研究及文化研究研究生,讀多啲書,保持思考

作者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