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蔡英文、拜登

習拜會前夕,英文《中國日報》《環球時報》的社評談及兩國元首會晤,同指會晤重點在台灣問題。英文《中國日報》指,習近平可能會給拜登留下深刻印象,令拜登明白北京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國家統一」;另外亦希望拜登政府在傾向台灣「分裂主義者」時,認真權衡美國的得失。《環球時報》亦指,美方應在台灣問題上「向後撤,展現收歛」。

路透社亦分別引述兩間黨媒的報道,指《中國日報》等官方媒體聽取當局關於中美關係等重要問題的簡報,準確反映國家領導人的優先事項。

環時:他們(美方)必須清楚自己做得很過分 中國無路可退

《環球時報》社論指,「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深度紅綫」,要減少中美之間衝突的風險,「美方必須從台灣問題上向後撤,展現收歛」。社評直指,「他們必須清楚自己做得很過分,中國無路可退,要讓中美的力量保持安全距離,該向後邁一腳的只有他們。」

《中國日報》的社評指,這次會晤希望令美方明白,北京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在可預見的未來實現國家統一」。

在周二才舉行網上視像會晤前,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周六的電話交談中,預告台灣問題將會是兩國元首重要議題。王毅當時表示,中方針對華盛頓近期在台灣問題上的不當行為的嚴正立場,稱美方應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作出的承諾,落實一中政策,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此次會晤將是習近平和拜登自今年 1 月,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視像一對一會談。此前,他們在今年 2 月及 9 月分別進行過兩次電話交談。

布林肯(圖片來源:Axios on HBO — Promo)

而英文《中國日報》引述分析指,習拜會反映華盛頓以冷戰思維導向打壓中國是一事無成。

報道分別引述 3 位學者的說法,認為華盛頓是時候重新調整對華政策。浙江外國語學院東語學院教授馬曉霖認為,此次虛擬會晤表明,兩國元首對雙邊關係的重視,以及管控風險和分歧的意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雙方有必要共同努力抗擊 COVID-19 大流行,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重建戰略互信。」

直屬外交部的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訊所教授李海東認為,中美之間大部分爭端是由於華盛頓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涉及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如果美方繼續在這些問題上挑撥離間,繼續侵犯中國的權益,合作將變得困難。」

新加坡學者:戰爭可能會嚴重破壞中國現代化

同樣直屬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其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由於對雙邊關係的錯誤判斷,採取了錯誤的對華政策,出於冷戰思維採取一系列措施,「但北京冷靜地反對華盛頓的打壓,並採取堅決的應對措施。因此,美國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調整對華政策,現在通過對話和溝通與中國接觸。」他指會晤後中美關係不太可能突然出現轉機,但可以預期,隨著此次相互了解和溝通的加強,中美關係下一步發展和調整的條件將有所改善。

不過路透社引述非內地學者分析,認為中方亦有和美方管控分歧的需要。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副教授李明江認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中國還沒有完成現代化,國內經濟仍面臨許多挑戰,「戰爭可能會嚴重破壞這種現代化並阻礙其崛起,中國也不完全有信心在現階段取得明顯的軍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