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iful Country》— 好凄涼的美國?
Qian Julie Wang(王乾)的《Beautiful Country》,是今年受注視的美國暢銷書之一,這位新晉作者是誰?王乾在中國河北省出生,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兩人都曾任大學教授,但在 1990 年代初期,王爸爸毅然跑到美國,與妻女分散數年後,在 1994 年王媽媽才帶著七歲的王乾到美國紐約與王爸爸團聚,本書就是王乾的回憶錄。
不過,說是傳記、回憶錄,本書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作者集中敘述她在紐約生活的短短數年的經歷,更是以小王乾這七到十歲左右的小女孩的眼中看,以長大了的王乾的流暢而細膩的文筆寫出來。在那幾年間,王乾本來是在中國(小王乾所稱的 “Zhong Guo”)的中產家庭裡的獨生小公主,但在美國(她叫的 “Mei Guo”,也就是 “Beautiful Country”)一家三口變成在紐約唐人街「黑市居民」家庭,沒有合法身分,父母只能當黑工,甚至在血汗工場,拖著女兒工作維生,在中國總算溫飽,在美國卻要在極差的環境下,與老鼠曱甴同居,食不飽,睡不暖。
小王乾一到埗美國,王爸爸就告訴她,誰也不可相信,特別是那些「老外」,什麼也不要對人說,有人問的話一定要講大話,說自己在美國出生。在這幾年間,她的父母面對龐大的壓力,但小女孩在困難下卻更能適應,很快就掌握英文,甚至愛上閱讀,學業也找到方向。本書的「故事」,只講到女孩和家人北上加拿大,找到方法取得合法身分。後來,王乾在耶魯法律學院畢業,成為紐約成功的商業律師,現在自己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主要工作為推動教育,和協助殘障人士和公民權利事務。
的確,從小愛上英文的王乾,文筆技巧和敘事感染力都很強,形容她自己小時候的成長時刻,來得十分細緻,不過,全書基本上是回憶和重述當時小女孩的所見和感受,以今天她大人角度補充的觀點和分析不算多,有時只是點出題目,我作為讀者實真希望可以更多了解作者的看法。
例如,王乾在本書一開始形容王爸爸因為自小目睹大哥在文革時被捕,不滿在中國沒有自由而想離開,但他們一家到了美國卻因為非法身分而失去了不少甚至更多的自由,日夜誠惶誠恐地生活,別說追求什麼「美國夢」,甚至連愛女想考進更好的學校,王爸爸反而會勸女兒不要去試,以免失敗時失望:
“You don’t need to prove that you’re special. Plus, do you really believe you can compare with those rich kids in Manhattan? Their parents have fancy jobs; they pay for all sorts of things we don’t even know about. Too much pressure. How sad will you be when you get rejected? How embarrassing? So much face lost!”
作者的父母本來也是知識分子,去了美國後他們的思想和期望是如何轉變到這樣的?他們是如何由面對歧視,變成逆來順受,甚至接受這個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是貧窮環境和非法身分令他們變得恐懼,還是中國人面子這包袱?
“He asks fewer and fewer questions in America. Somehow, by leaving China, Ba Ba had grown more Chinese, starting to adopt our government’s silly idea about how asking questions was bad and disrespectful. He took on the form of what America expected of us: docile, meek. He had even started teaching m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my head down, of not asking any questions or drawing any attention, seemingly forgetting that he had taught me the exact opposite in China.”
我很喜歡和認同這段的形容,離開中國的,反而變得更 “Chinese”,也是海外華人移民多更「愛國」,更紅(或藍)的相同觀察。是面對種族歧視和不能融入當地社會的反應,或是「身在福中 lam 到盡」?
也許是小王乾的幸運和天分,或是美國教育制度和她喜愛的圖書館「爛船也有三分釘」,王乾在美國學習的起步不錯,但他們一家人面對的艱難和痛苦,是否就是全歸咎於沒有合法身分這事實?美國社會存在的貧窮問題,王媽媽入院時面對的昂貴帳單,這些美國缺乏醫療和其他福利安全網的問題,作者的看法為何,我作為讀者是感興趣的,亦覺得如果能夠包含於本書內,可更了解作者從當時十歲小孩,如何成為今天的民權律師。
當然,我相信這是作者的一種「編輯決定」,讓本書保留更多的童真和純潔的兒時回憶,我這種讀者可能要忍一忍,讓一讓,這個我可以理解。而本書其實沒有包括敘述王乾搬到加拿大至她返回美國讀大學和成為律師的那些年和事,這些反而也是我會感興趣的,尤其是因為她的工作倡議移民和公民權利,這些應該都與她的成長經歷很有關係。也許,可以是續集。
在全書的最終一章,王乾簡單地形容了她在美國擔任法庭助理時,有一天忍不終於向別人(那位女法官)表白,說出自己多年來的心結和包袱,就是曾經在美國做過非法移民,一直沒說出真話的這個謊言,這個 “lie”。這部分其實非常重要,可惜在書中幾乎只是當作「後話」,我反而希望作者能花更多筆墨在這些地方,而非全是小時生活點滴,吃的早餐、養的貓貓之類。不過,我承認,未必所有讀者會與我一樣想法。
林鄭說,有些移民故事甚凄涼。本書故事開始也是甚凄涼,如果不計主人翁後來學業有成,成為成功律師等等那些「美國夢」成真的部分。始終,現實是,中國不自由,美國不公平,都沒有共同富裕。分別也許在於,作為一個人,能不能有權自己決定爭取什麼,能不能自己出聲爭取,還是,絕對相信黨歷史觀和終身領導人,等運到,到時才知道,是誰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