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雜感:雖然不至於喜極而泣,但都絕對係額手稱慶
呢排無論係睇新聞定碌Social Media,都充滿住M+開幕嘅資訊同影像,見到一個文化發展項目能夠獲得社會廣泛關注,其實係令人相當欣喜,特別係除卻咗「維港靚景又多咗個文青打卡位」呢類對準大眾口味嘅爆谷式題目,傳媒行家也好、普羅大眾都好,今時今日都仍然不忘關注創作同表達自由,就住所謂有爭議性嘅藝術家同藝術品嘅處理繼續敢於跟進,先不論個別高層行政人員嘅說法可以有幾咁劃地為牢,至少社會都能夠保守住發問嘅勇氣;受到近日眾多媒體報道嘅觸動,呢幾日都抽咗啲時間翻閱一下一篇篇嘅陳年舊作,發現這些年來同呢個嶄新藝術機構嘅相知同相交,都係一趟好有養份嘅旅程,歷經咗前前後後15個寒暑,終於見證到佢順利落成開放,雖然不至於喜極而泣,但都絕對係額手稱慶。
人愈大,有時愈會花得多時間去講舊事,包括遙想當年嘅種種美好,而M+帶俾我美好嘅回憶之一就係有機會參與威尼斯雙年展嘅隨團採訪,微觀啲就係睇到香港優秀嘅藝術家同策展人實際上係點樣創作同運作,宏觀啲就係睇下隨著M+嘅出現,「香港(視覺)文化」喺國際舞台上被看待、被接收嘅狀況,到底會(唔會)有啲咩質量上嘅轉變呢?以及各類後續發展;仲記得當年隨團採訪嘅名額係極度有限,身為港聞記者能夠獲選亦實在係非常榮幸,講真視覺文化當時都唔係我絕對熟悉嘅領域,於是出發前後都必須花費大量精神時間備課,包括雙年展嘅發展脈絡、香港一直以來嘅位置,以至當時世界視覺文化發展嘅整體狀況等等。
短短幾日行程之中,採訪工作係相當順利,首先要俾番Credit當時協力嘅公關大員,安排非常妥貼,並且人性化(包括酒店遲遲Check-in唔到,就結伴一齊飲杯意大利咖啡,睇下當地嘅傳統手藝水晶玻璃),同時,通常喺呢種出差嘅環境,至少喺我自身嘅經驗中,媒體同被訪對象嘅關係總係比較自在自如,傾出嚟嘅嘢往往都係超乎預期(不論好壞),例如喺呢趟旅程入面,就有機會同M+時任行政總監Lars Nittve,喺雙年展主場館外面一排排沿河而建嘅露天Cafe傾咗一段頗長時間,比較有系統地梳理一下當時M+嘅自身發展,以至聯同香港藝術家團隊參與雙年展嘅點點滴滴等等,就喺呢次甚歡嘅言談中,Lars首次透露咗佢計劃喺M+開幕時就會離任,並無打算參與日後嘅營運(後來嘅發展係未等到正式開館,Lars就決定唔再續約,呢個又已經係另一個故事);人事變遷喺西九文化區嘅發展歷程入面,永遠都係議題、永遠都係焦點,當場聽到呢個震撼消息,都不禁即時追問落去,以免因為英語唔靈光而誤讀咗對方嘅訊息。
呢個消息最終成為咗一篇頭版報道,同時亦引發出軒然嘅大波,包括即日就收到有關方面嘅來電,反映番來自高層嘅責難,認為整個隨團採訪安排猶如「捉隻老鼠入米缸」,對此我係完全理解嘅,畢竟用咗咁多人力物力請埋你去到威尼斯當地,最終換來又一篇「高層跳船系列」嘅報道(其實除咗呢篇,整個香港藝術家參與雙年展嘅大事,還是有完整地、好好地報道嘅,至於外界嘅焦點同比重係點,當然就係不說自明啦);仲記得當時我都有為著影響到一眾平日緊密合作嘅公關大員,為佢地帶嚟龐大壓力感到唔好意思,反而佢哋當中都不乏明白事理之士,反過嚟安慰番:「以Lars嘅江湖地位,喺果個場合同你講,都係諗過揀過嘅」,就算係咁都好,之後同有關方面都經歷咗一段不長不短嘅冰河時期,例如係再收唔到任何類型嘅採訪通知……
提起M+、Lars,以至一眾有心有力,有智慧有識見嘅文化人,其實仲有好多好多故事,包括佢哋點樣由零開始,一步一步為香港建立一所達到國際級數嘅藝術機構等等,不過篇幅有限(開筆時都無諗住寫咁長)、時間有限(呢一刻趕住出門口去西九睇Show,係囉,又係西九),唯有暫時停筆先,至於仲有無雜感(二三四五六),就真係要再睇機緣同筆興。
(原文刊於作者 Facebook。原題為「M+雜感」,現題由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