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婷〈時間旅人〉(攝:Kwan)

【文:謝淑婷 Sara Tse(創作〈時間旅人〉的香港藝術家)】

M+終於開幕,2014年的舊作——〈時間旅人〉重見天日。

這組作品和〈母親〉(文化博物館藏)是「兩生花」。〈母親〉作品企圖喚起媽媽的回憶,有許多她和家人才讀懂的密碼(有機會再詳述);創作〈時間旅人〉時,父母離世,傷痛不已,我借用另一位人物的故事。

大約2012-13年時,我來到一間雅緻的公寓,進去時感覺像時光穿梭到5/60年代。期後才知道那是一位九十多歲獨居伯伯的房子,他的妻子早逝,房子一直保持着從前她在世的模樣。這深深打動我,又因緣份,我接收伯伯房子裏的大部分家具。

然後,我用當中的搖椅和梳妝枱做〈時間旅人〉的主軸,描寫倘若她仍在,她在家生活的想像。

2010年5月爸爸離世後,我把嫲嫲給他書信的信封、賀咭和郵票都轉化成陶瓷(那年九月在無印良品展出時,我只燒了兩枚郵票,真不捨得!)

2012年1月媽媽逝世後,我發現她留下一本記事簿,裏面有她寫自己的遺憾與傷痛,內容太私密。我看了一句便閉上,在丟不是、留也不是的矛盾下,我把它轉化成白瓷。原本密密麻麻的字句都消失,像變成一疊白紙重生。又把她的髪帶、我織給她的圍巾等等,都化成白瓷。

這些我都隱藏〈時間旅人〉的故事中。當中還有2007年< French Landscape >我用友人的舊毛毯做的小熊,也有2013、14年做的瓷衣、毛冷球等等,多年的作品拼揍而成,像百家布,個人而言,是另一塲時空穿梭。

謝淑婷〈時間旅人〉(攝:Kwan)

故事未完,其實那位獨居伯伯是包致金法官的父親——包大衛Daud Bokhary先生。

2014展出時,我沒說明,避忌以「那是名人家具」來提升作品價值。如今,作品已屬於M+,它的價值已與我無關,最近剛好讀到立場新聞Catherine 訪問包致金法官的報導,便決心邀請包法官和他的親人來看看,看他們家的,曾經屬於父親的舊物。他們應該別有一番感受吧。 

那年,我接收Daud Bokhary先生的家具時,他在醫院休養中,他的女兒Parvin(包法官的妹妹)跟我說起他們家的歷史。Daud Bokhary先生生於英殖時期的印度(現屬巴基斯坦),當年因政局動盪而移居香港,換句話說他是早期的香港移民。

他經過許多努力後,於中環成立自己的証劵投資公司,在附近找木工師傅訂做家裏的傢具,從櫃、桌椅、以至床,都是同一風格樣式,素雅不奢華,實實在在的Made in Hong Kong。

他珍惜舊物,搖椅和梳妝枱都有修復的痕跡。他熱愛工作,聽說他八十多歲時,每天仍從半山的家步行到中環辦公室。他還是極低調的大慈善家,把大部分的財富都捐到宗教及辦學團體。

希望作品能輕輕的印記那曾經坐在搖椅的人,一生勤儉卻慷慨他人。

(原文刊於作者 Facebook。文本無題,現題為編輯所擬。)